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111 开卖

111 开卖

“卖报,卖报。文学报,文学报。《仙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连载,一张报纸十一本书。”

“文学报,文学报。《仙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一张报纸十一本书,十一本书。”

“卖报,卖报,文学报。《仙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一张报纸十一本书,一张报纸十一本书。”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京城南大街上忽然响起阵阵孩童的叫卖声。

被叫卖声所吸引的路人抬头望去,只见几个背着挎包,全部剃成光头的男孩子正拿着几张很大的纸一边走一边沿途叫卖。

有一个《仙侠》的书迷正好在附近,一听到池非先生的名字,立刻拦住他们问:“小孩,你们刚刚说什么?池非先生出最新作品了?”

“是的,叔叔。池非先生在我们的报纸上连载了最新的话本,今天是第一期。”

“报纸?那是什么东西?”

“就是在一张纸上印了很多话本的纸。您可以看看。”一个孩子把一份报纸递给他。

那个书迷接过去一看,只见这张所谓的报纸在正上方处印着“文学报”几个大字。

整张报纸被分成多个大格子,每个格子顶端都印着一个书名,旁边是作者的名字。书名下方,则是该话本的正文。

每个格子并不大,最多也就印了几千字而已。

但这张报纸整体很大,正反面都印着东西,粗略一数还真有十一部话本,只是每一本都只有第一章几千字而已。

他翻回前面,很快就在最显眼处找到了池非先生的最新大作,书名叫《重生》。

除了这《重生》外,竟然连《梁祝》和《仙侠》都有连载。

看起来好像还真是池非先生的新作,那个书迷半信半疑地问那几个孩子,“这报纸怎么卖?”

“三十文钱一份。”

那个书迷一听这价钱也不贵,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钱给他们。

终于卖出第一份报纸的几个孩子十分兴奋,在仔细点数过后,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挎包里。

接下来,他们继续开始沿街叫卖。

“卖报,卖报。文学报,文学报。《仙侠》作者池非先生最新作品连载,一张报纸十一本书。”

“文学报,文学报。《仙侠》作者池非先生在本报连载了最新作品,大家快过来看啊。”

不仅是南大街,在京城多处大街上,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穿着相同衣服的几个小孩拿着这种名叫报纸的新鲜事物一边走一边大声叫卖,吸引了许多行人的好奇和注意,其中有不少行人还真的淘钱买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出去卖报的孩子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老旧的四合院。

早就等着他们回来的张小娥在点过人数都齐全后,这才开始开饭。

为了犒劳他们,张小娥除了平时的白粥和馒头外,还另外给每个孩子分了两个肉包子。

这下孩子们高兴坏了,他们最喜欢肉包子了。

一些心急的孩子立刻迫不急待地把肉包子放进嘴里吃起来,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准备留着最后才吃。

用过晚餐后,除了轮到今天值日的四个“值日生”在忙着收拾和打扫外,其他孩子在洗完自己的碗后开始兴奋地说起白天卖报的过程。

虽然之前在院子里模拟过很多次,但他们还是第一次真正卖报。

刚开始真的很紧张,但在陆陆续续卖了几份报纸后,就变得没那么紧张,并逐渐适应下来。

他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其他组一共卖出了多少份。

在听到最高那组竟然卖出了十二份的时候,顿时感到既惊讶又羡慕。

就在孩子们热烈讨论着的时候,池非从外面走了进来。

一看到他,孩子们立刻停止了说话,然后迅速站起来向他躬身行礼道:“先生好。”

“行了,你们坐吧。”池非走到他们前面的椅子上率先坐下来。

等他坐下后,孩子们这才跟着坐回原来的位置。

“今天报纸卖得怎么样?”池非开口问道。

“先生,我们卖了七份。”

“我们卖了八份。”

“我们十份。”

“我们也是十份。”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报着自己的成绩。

池非抬手让他们安静下来,“好了,现在让我们一组一组来结算。第一组先上来。”

三个年龄介乎七到八岁的孩子立刻拿着自己的小挎包走上去。

“你们组一共卖了几份报纸?”池非问当中较大的孩子。

“回先生,我们卖了八份,这是我们收到的钱。”那孩子恭敬地把挎包交上去。

池非打开挎包点了一下,一共二百四十文钱,一文不少。

池非把挎包里的钱倒进带过来的包里,然后点出六文钱分成三份放在桌上说:“我们之前说好,每卖出一份报纸就给你们一文钱。你们卖了八份,提成一共是八文钱。

可是你们一组三个人,八文钱不够分,所以暂时每人只分到两文钱。剩下的两文钱先记着,等下次再一起分,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

“同意。”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那就这样吧。”池非把分好的三份钱分别给了他们,并在本子上记上“一组欠二文”几个字,好方便下次结算。

三个孩子拿到钱后,十分兴奋地把玩着手中的两个铜板。

这是他们赚到的第一笔钱,虽然不多,但还是让他们兴奋不已

池非让他们下去,然后叫来了第二组。

第二组卖了七份,提成应该是七文钱。但三个人也不好分,所以跟第一组一样,每人分两文钱,多出来的一文钱同样留着下次再分。

就这样,孩子们依次一组一组地上交卖报的钱并结算提成。

等到第七组的时候,三个孩子却显得十分羞愧和不好意思,领头的孩子胀红着脸说“先生对不起,我们只卖出了三份。”

“没事,下次再多卖点就是了。”池非微笑着摸了一下他们的头。

“是,先生。”看到先生不仅没责怪他们,而且态度还这样温和,原本忐忑不安的三个孩子顿时感动得眼泛泪珠。

把每一组的卖报钱都收上来后,池非对他们嘱咐道:“知道我为什么让你们三个人一组而不是各自去卖报吗?那是因为三个人在一起会安全很多。

假如卖报的时候遇到什么地痞流氓的话,你们千万不要跟他们纠缠,一定要马上跑,知道吗?

如果他们追上来的话,你们就一边跑一边大声叫救命,这样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还有,一定不能去那些没什么人的小巷,只能在人多的大街上卖报。大家记清楚了吗?”

“记清楚了。”所有孩子大声应道。

“很好。如果手上的报纸卖完的话,就去报社那里拿新的报纸。

大伙今天辛苦了,都早点休息吧。”

孩子们这才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赚到的钱回到各自的住处。

这些负责卖报的全都是六岁到十岁之间的男孩子,十岁以上的男孩子池非全部安排到印刷厂那边做学徒去了,最近因为赶货,所以会晚一些回来。

由于这些负责卖报的孩子年龄都偏小,出于安全考虑,池非才把他们分成三人一组。

至于六岁以下的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玩耍,还不能跟着一起出去,以免走失。

另外那个瘸了腿的孩子铁蛋因为还在养伤当中,所以也没办法去。

换作现代社会的话,池非这样做完全就是在使用童工,分分钟要坐牢的。

但这是古代社会,孩子很早就出来当学徒或做杂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更何况他们原本就是朝不保夕的乞丐。

池非不是圣人,跟他们非亲非故,总不能白白养着他们。

让这些孩子做卖报童也是一开始就跟他们说好的事情,双方你情我愿,不存在谁亏欠谁的问题。而且这些孩子能够早点自力更生也是一件好事。

…………………………

接下来几天,报纸的销量并没什么起色,平均每天只卖出五、六十份左右。

如果是现代社会的话,这样的销量绝对是扑得不能再扑了,连工人的工资都收不回来。

但池非却很淡定,他知道任何新事物总有一个被人慢慢接受的过程。

所谓万事起头难,刚开始总是比较艰难的,他早有心理准备。

他并没有让印刷厂那边停工,而是继续印这第一期报纸。

过了七、八天后,情况慢慢发生了改变。

报童们在街上叫卖的时候,开始有越来越多行人肯买他们的报纸。

报纸的销量开始明显上升,由原来的每天不到一百份很快上升到两百多份。比刚开始足足翻了一倍有余,这让卖报的孩子们惊喜不已。

卖得越多,提成越高,现在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能分到十几文钱,这对于原本吃都吃不饱的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笔不敢想象的巨款。

在提成的激励下,他们卖得更加勤快,整天拿着报纸在外面跑来跑去,只希望能够多卖点。

又过了几天,报纸的销量再度迎来一个大爆发,一下子上升到每天三、四百份。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巨大的转变,不仅是因为人们逐渐接受了报纸这种新鲜事物,更主要的是《仙侠》的广大书迷们由起初的半信半疑,到后来终于相信池非先生真的在报纸上连载新书了。

只要是看过《梁祝》和《仙侠》的读者,一眼就能从那名为《重生》的新作品中看到池非先生那熟悉的文风,以及那文白意不白的独特写法。

还有,在正文的最后,还有一行作者自述,清楚写着以后新作《重生》将会在文学报上长期连载,请各位多捧场之类的话。

读者们这才知道,原来在《仙侠》番外篇的书后言中,池非先生说“新作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面世”,指的是这个意思。

在口耳相传之下,所有《梁祝》和《仙侠》的书迷开始自动自发地去购买报纸。

有时一买就是好几份,就是为了替亲朋好友一起买了,反正又不贵。

很多买到报纸的人惊喜地发现,这报纸上面不仅有池非的新作以及《梁祝》和《仙侠》这两本旧作,而且还另外连载着八本书,有的看过,有的没看过,实在物超所值。

在“池非先生新作”这个金字招牌下,短短的半个月内报纸这一新鲜事物在京城内迅速流行起来,并吸引了大批喜爱话本的读者前来尝鲜购买,其中大部分是《梁祝》或《仙侠》的忠实书迷。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