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武则天 > 第六章保后位谋杀上官仪

第六章保后位谋杀上官仪

刑部大堂的审讯室,烧红的烙铁在火盆中冒着青烟,血迹斑斑的老虎発,还有拶子、钉板,都像魔鬼张开了大嘴,准备随时吞吃犯人,一派阴森恐怖的气象。韦季方一被带进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刑讯室,就犹如步入了阎王殿。这个身为太子洗马的中等官员,有生以来何曾见过这种阵势。止不住双腿发抖,全身战栗,脸色煞白。

户部尚书许敬宗,作为主审官,他将犯人的表情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有了底数。按说,这案件应由刑部审问,可是武皇后言道唯恐刑部枉法徇私,点名许敬宗主审,并在审前单独召见了许敬宗。受宠若惊的许敬宗,自然明白这是他报效武皇后的好时机,也是他晋升的重要阶梯,当然会不遗余力。此刻他将惊堂木重重一拍:“韦季方,跪下。”

韦季方腿一软,自然而然跪倒:“参见大人。”

“有人告你谋反,还不从实招来。”

“许大人,下官冤枉,从来无谋反之心,也无谋反之实,这纯属是诬告。”韦季方连连叩头,“请大人洗雪冤屈。”

“你受长孙无忌指使,在乡下购买战马,打造兵器,等待时机,夺取皇位。还想狡辩吗?”

韦季方一听,心知这下完了,把他和长孙无忌牵到一块,看来这是对着长孙来的,自己只怕是难以全身了:“大人,买几匹马,是为府中人骑乘;打造兵器,那是没影的事,全是血口喷人。”

“看起来,不动大刑,你不会招认啊!”许敬宗决定先威慑一下,“来呀!大刑伺候。”

钉板啪的一声,摔在了面前。韦季方看那上面的钉子密密麻麻,有上百颗之多,这叫人如何受得了。他想长孙是三十年的宰相,两朝老臣,便死也不能攀咬长孙大人。而且,即使咬上了长孙大人,他们也不会放过自己。再看看那冒烟的烙铁,哪一样刑具也得叫人死去活来。反正是死,何苦还受各种酷刑,倒不如一走了事。拿定主意,他心一横牙一咬一头向墙上撞去。

有个皂吏眼快,上前拉了一把,虽说没拉住,但也减缓了冲击力。韦季方虽撞个血流满面,但性命无碍。

许敬宗发出冷笑:“想要畏罪自杀,没那么容易!快招,长孙无忌是如何指使你谋反的!”

血已糊住韦季方眼睛实无谋反之事,亦无长孙大人指使一说。为明心迹,下官才以死来证清白。”

“少废话,用刑丨”许敬宗发狠了。

―^阜吏上则,将韦季方捆绑起来,头向上局局抬起,将手一松,韦季方重重地摔在钉板上,两寸长的铁钉,全都扎进肉里,痛得他钻心刺骨,鲜血淋漓,哭嚎不止。背部扎烂了,再翻转来脸冲下,扎他的胸部。

“怎么样,招不招?”

韦季方咬紧牙关,就是不言语。

“好,骨头还挺硬,再给他加点料。”许敬宗吩咐。

皂吏取来一桶盐水,用水杯舀起,往韦季方身上泼去。血糊拉的伤口泼上盐水,痛得韦季方杀猪一样喊叫。但,他还是不肯招供。

“行啊,挺能熬呀。”许敬宗把脚一跺,“加完水再给他加点火,再上烙铁,看他能挺多久。”

烙铁按到韦季方身上,呲拉呲拉直响,黑烟直冒,焦臭的气味呛人肺腑。韦季方终于挺不住昏过去了。许敬宗早就备好了供状,抓起韦季方的手,在供状上按了手印……

皇上和武皇后在便殿召见了许敬宗。皇上希望没有牵连长孙无忌:“许大人,太尉他没事吧。”

“万岁,娘娘,韦季方招供了,确是同长孙无忌密谋造反,这是他的供状。”许敬宗呈上去。

“这,可能吗?”皇上满是疑惑,“太尉他是国舅,乃朕的至亲,怎会谋夺唐室江山?”

“万岁,人心叵测,从来是贪得无厌。太尉职位再高,也不如皇帝富有四海。”许敬宗解释。

皇上实在难以理解:“太尉他官当得好好的,怎么就想要谋反呢?难道他不知这是死罪?”

“万岁,他是感受到了危机。”许敬宗告知,“近来,他的同党接连贬出京去,他的亲属,也纷纷外调。长孙对此大为不满,认为皇上这是将他抛弃,他这才要先下手为强。”

皇上禁不住流下眼泪:“朕的命为何这般苦啊!先有高阳公主为乱,不得已而除之,又有朕的舅父接踵而来,叫朕如何是好。”

“万岁,亲属谋反毫不奇怪。”武皇后说话了,“想当年隋炀帝重用的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也是炀帝的至亲,场帝最后不还是死于宇文化及之手,因而,长孙谋反不足为奇。”

“万岁,这是件好事,可以防患于未然,真要长孙下手了,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就不像高阳公主那样容易解决了。”许敬宗进言,“万岁,你不杀人,别人就要杀你。”

皇上难下决心,不住咳声叹气:“唉,这该如何是好。”

武皇后明白她又该做姿态了,对长孙的处理可以分步进行:“万岁,太尉毕竟是国舅,万岁可以免他一死。”

皇上惊异地:“爱妃,他当初极力反对你正位中宫,你不念旧怨,还同意保他一命。”

“万岁的难处妾妃岂能不知,我要事事处处为万岁着想,自己的恩怨又算得了什么。”武皇后说得真而又真。

皇上却是大为感动:“你真是朕的好爱妃。”

“万岁,你看这样可好。”武皇后说出处置意见,“将长孙无忌贬为扬州都督,日常用度仍按一品大员供给,使他不致在生活上犯难。”

“好,好,就这样办。”皇上觉得这是长孙很好的处境了。

“万岁,照理应将长孙无忌收监处死。”许敬宗插言道。

“许大人,不要再咬住不放了,万岁是一国之主,要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你休得多言。”武皇后又做了一回好人。

许敬宗也就趁机松口了:“臣遵旨。”

就这样,长孙无忌被贬出京城,但他未能去繁花似锦的扬州,而是给送到了偏远的黔州。

保住了长孙国舅的性命,日渐衰弱的皇上,去内宫休息去了。武皇后叫住许敬宗许大人,我还有话说。”

“娘娘有何吩咐?”

“许大人,斩草除根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

“娘娘之意,是不是想……要长孙无忌的老命?”

“还算明白。”

“那娘娘为何适才间,还做一好人。”

“糊涂,方才那种情形,你想要长孙的命要得了吗。”

“下官愚钝。”许敬宗问,“娘娘,万岁已然将长孙贬官,暂时便动他不得了,是否过一年半载再说?”

“哼,”武皇后显出不满,“假如你这官职,保不了一年半载呢?”

“娘娘恕罪,下官有负皇后大恩,为臣一定尽快办成此事,使娘娘得以免除后顾之忧。”

“你只管大胆去做,一切有我给你做主。”武皇后一副完全的自信。

许敬宗回家之后,日夜苦思冥想,连续几日不得安宁,他实在没辙了,无奈之下去拜求好友李义府。

听了许敬宗的来意,李义府撇嘴一笑:“许大人,何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应该知道。”

“李大人请赐教。”

“还不明白,”李义府反问,“长孙被贬,你是如何办理的?”

“这……找人举报他谋反。”

“着哇。照此办理吧。”

一语点破迷津,许敬宗几乎跳起来:“李大人,帮我选个下手的人选,这得和长孙扯上边呀。”

“只要沾亲带故即可。”李义府颇为羡慕地,“许大人的事好办多了,有武皇后大包大揽为你做主,就放手干吧。”

“好,有了。”许敬宗心窍已被打开,“就拿凉州刺史赵持满开刀。”

“他同长孙无忌有何瓜葛?”

“说起来还真得绕弯子,”许敬宗回答,“长孙无忌的族弟、驸马都尉长孙铨,是赵持满的舅舅,这自然也就连上亲了。赵持满武艺高强,轻功更是超人,飞檐走壁,身轻如燕。如果长孙无忌派他去剌杀万岁爷,那么国舅爷长孙无忌应该就是死罪了。”

“那,谁来揭发检举这个赵持满呢?”

“下官欲请李大人助一臂之力。”

“武娘娘交办的事,我也有责任出力,”李义府起身,“举报包在下官的身上,许大人就准备拿人吧。”

李治接到检举,带着哭声对武媚娘说:“皇后,我这个国舅咋就不识进退呢,好不容易爱妃赦免了他,现在又扯出派人行剌这样的大案,倘若属实,他的性命就难保了。”

“万岁,是真是假尚难断定。既然许敬宗审过他的案子,就还由许敬宗再审,要断个水落石出。”

“就依皇后。”李治不住地叹息,“如果赵持满供认受国舅太尉指派,朕也就救不得他了。”

案子交许敬宗审,还不是审韦季方的翻版。百般刑讯,赵持满终不肯招。许敬宗重施故技,赵持满的供状又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李治面对着赵持满画押的供状,泪眼模糊地看着武媚娘:“朕的皇后,这该如何是好!”

武媚娘移近些,温柔可人地安抚他:“万岁洪福齐天哪,要不是事前败露,赵持满一旦进京,皇上性命休矣。所以说不该伤心,要高兴才是。”

“倒也说得有理,朕的性命悬于一线,这个长孙太尉,他是朕的舅舅,却为何这样心狠……”

武皇后见皇上已是顺着她的杆子往上爬了,便伸展下去道:“这样蛇蝎心肠的舅舅,还用得着为他的死罪伤心吗?万岁对他已是仁至义尽了。”

“说来也是。”

“万岁,长孙之罪按律当祸及三族,凌迟处死,陛下是仁德之君,也算对他辅佐先帝的折罪,免了他三族的死罪,也不对他施以凌迟,就赐他三尺白绫自缢,保他个全尸。”

李治感动得哭了:“皇后,真是菩萨心肠。长孙太尉到了阴曹地府也当感谢爱妃才是。”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万岁的夸奖,妾妃不敢领受。”武皇后报了当年长孙无忌阻挠立她为后的那一箭之仇。

当了三十年宰相的国舅长孙无忌,无可奈何地将头套进了白绫套中,死前他面对长安方向大声呼喊:“万岁,你好糊涂啊!日后灭唐者,必这以媚取宠男人的武氏也。”

武皇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朝中反对她的势力已全被清除,百官们对她是一呼百应,可以放手做以往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了。可她还有一块心病未了,那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这两包炸药还没有处理。近闻,那个禁婆常为二人传书递柬,而李治也已表露不忍之意,再不下手,说不准那一天就会死灰复燃。

武皇后拿定主意,呼唤一声:“小顺子,春柳。”

二人应声奴才在。”

“去冷宫。”

小顺子在前,春柳相随,四人抬的明轿径向冷宫而去。

到了近前,那个禁婆与武皇后一对眼光,便止不住地发抖,跪在当面:“皇后娘娘,老奴接驾。”

武皇后冷冷的目光直剌她的五内:“开门。”

禁婆哪敢怠慢,立即照办。里面的王皇后和萧妃,以为是皇上来放她二人出冷宫,欢天喜地地跑过来,及至见到迎门而坐的武皇后时,两个人顿时傻眼了。

“想出去,是不是?”武皇后大加挖苦听说你二人还会做诗了,还写什么血书。我今天倒要看看你们都写了哪些狗屁东西。”她看了禁婆一眼,“去,把所有文字纸张都给我拿出来。”

“遵旨。”禁婆向里走去。

萧妃急了:“不要拿,别去。”

禁婆迟疑地止步。

武皇后逼视禁婆。

禁婆赶紧挪动脚步。一会儿,她手掐一叠写满字的纸出来。双手献上:“娘娘过目。”

武皇后接过,各篇几乎是一样的字,就见萧妃一边极不自然,武皇后自然看得出:“萧淑妃,这都是你的杰作吧。”

萧妃将腰挺直:“是又能怎样?”

“好,有胆量,有勇气,”武皇后一抖手中的纸,“那就烦你当众把你作的诗读上一遍。”

“用不着照单宣读,我已全都记在了心中。”此时的萧妃已把一切置之度外了我给你背诵就是。可你,能不胆战心惊吗?”

“愿洗耳恭听。”

“那你就听。”萧妃咬牙切齿地背诵:

贱人原本姓武,天下第一妖鼠。

惯会狐领君王,害我姐妹受苦。

有朝一曰申冤,将鼠汤锅沸煮。

剥皮剜心抽筋,剁去两爪双足。

武皇后听了毫不动怒:“看起来,对本后真是恨之入骨,怎么都不解恨。但是,你能做得到吗?”

“今生做不到,来世我变成猫,也要专门撕扯咬死你这妖鼠,以解心头之恨!”萧妃明白,她是不会有好下场了,且先出口气。

武皇后仍是微笑着:“好吧,你既然提出来,也就怪不得本后了。但哀家不会将你剥皮挖心。^记得汉高祖之吕后,将戚夫人砍去双手双脚,丢在茅厕里。本后就照此办理。”

武皇后一声令下,萧妃被按倒在地。利斧砍下了她的双手双足,痛得她嘶嚎不停,而且大骂不止。行刑的太监,便不再动了。他们觉得这太残忍了,实实不忍对王皇后下手。

武皇后哼了一声:“怎么,有了恻隐之心?如若不再行刑,那你们就自残手足,便替代了她!”

两个太监哪敢再有延误,可怜王皇后也被剁下了手脚,血淋淋的趴在地上。太监看着武皇后:“娘娘,还要怎样?”

“她二人一向争风吃醋,我不将她们送人茅厕,取两个大醋坛子,置放其中,让她们把醋喝个够。”

两个醋坛子搬人了冷宫,把王皇后和萧妃扔了进去,禁婆在一旁止不住抹眼泪。武皇后看看她:“你是她们二人的有功之臣,为之传送血书也算胆大包天了。此刻看得出你的同情,自当与她二人有难同当。来呀,再抬个醋坛子,叫这禁婆与她们做伴。”

不管禁婆怎样求情,怎样哭嚎,还是给砍下了手脚,装进了坛子里。武皇后这才乘轿离开。

萧妃在她身后大骂:“妖鼠,来生来世我必为巨猫,将你这妖鼠撕成碎片。”武皇后就觉得浑身一紧,头也发晕。

回到大明宫,她下令将所有的宫猫系数扑杀,一只不留。

李治近来身体大不如昔,病痛之中,想起了在冷宫中受苦的王皇后和萧妃,便叫上赵公公前去看望。当他进人冷宫,看见三个坛子时大惊失色:“这,这是怎么说?”

“万岁爷,这都是武娘娘所为。”禁婆抢先述苦,“她比吕后还要狠毒,简直就是蛇蝎!”

“万岁,我们没法活了,生不如死。快派人给我们补上一刀,也好早死早投生,不受这人间罪了。”王皇后万念俱灰。

“李治,你还是人吗。”萧妃对他切齿痛恨,“我们总算夫妻一场,你答应放我们出冷宫,即便不放,也大不该这般残忍对待我们。”

“我,我,朕并不知道你们遭受这样的酷刑啊。”李治流下伤心的眼泪,“没想到汉吕后的悲剧,竟在我朝重演。”

“不要假惺惺了,”萧妃自有她的见解,“那武媚娘若没你的许可,敢对我们下此毒手!”

“你还要我怎样解释才能相信,我是那样的人吗?这都是那武皇后自作主张,她表面上一切顺着我,我是被她骗了。”李治越说越气,“我就去找她算账!”

大明宫的后宫,武皇后正在室内沐浴,李治气冲冲而来,但面对她时却无话可说了。

武皇后则若无其事地问:“万岁,这般气恼而来,所为何事?”

李治想了想,什么也没说。他想说啥好呢,王皇后和萧妃已经是那种下场了,说又有何用,难道让她去赔礼道歉?这既不可能也没有用。

“朕没有事。”他转身就走了。

御书房中,李治眼前总是晃动着王皇后和萧妃的影子,两个没有手足的人,泡在醋坛子里,她们日后可怎样活下去?媚娘啊媚娘,皇后你也当上了,竟还这样心狠,她们便是庶人,活下去有何不可,怎该如此对待。这分明是没把朕放在眼里。长此下去,这大唐是谁说了算?不行,决不能听之任之。可是,要想整治武皇后,又找谁为帮手呢。长孙无忌、褚遂良这班元老重臣俱已处死,满朝文武皆是皇后的心腹,他身为皇上实在没有一个可以述说心事的大臣。

御案上有一素笺,上面是公整而又华丽的诗行。这是西台侍郎上官仪的新作,李治很是欣赏。太宗朝时,上官仪就是太宗近臣,每逢宴会,必召他唱和;而今,他也深得李治的赏识。李治灵机一动,吩咐赵公公传旨:“宣上官仪即刻进宫。”

上官仪奉旨进人御书房,见皇上愁眉苦脸,不住唉声叹气:“万岁,召微臣入宫有何旨意。”

“上官大人哪,朕活得太难了。”

“万岁一国之君,富有四海,怎就如此忧愁?”

“爱卿难道就看不出,皇后她骄横专恣,为所欲为,完全不把朕放在眼里,故而朕每日闷闷不乐。”

“万岁性体良善,但也不至于看着皇后的眼色行事;她对万岁不恭,万岁可以废了她。”

这句话振聋发聩,如在皇上面前拨亮了一盏明灯对呀,朕能废王皇后,为何不能废武皇后。”

“无论大臣还是后妃,他们的升迁荣辱,还不是万岁一句话的事,圣上何至于愁苦若斯。”

“好,爱卿,代朕拟旨。”

“臣遵旨。”

上官仪本是文章高手,书写这样的圣旨,还不是易如反掌。转眼间,圣旨已呈现在皇上面前:“万岁,请御览。”

皇上看过,果然是用词得体,将皇后的种种劣迹皆公诸天下,废后之说,论之有理:“好,卿果是大手笔。待明日早朝,朕即颁旨,沼告天下。”

上官仪出宫去了,李治还在欣赏面前的这道圣旨。上官仪的文字确实清新隽永,而且言辞锋利。只要在朝堂上一行公布,必将是朝野震动。该选何人继任皇后呢?他想了一个嫔妃很快又推翻,思之再三,竟还没有中意的。

“万岁,一个人在欣赏何人的大作呀?”武皇后突然在他身后说话了。

李治全身一机灵,回过头来:“爱妃,你是何时进的御书房,朕怎就毫无所知?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

武皇后眼睛死死盯着御案上的圣旨,他赶紧遮盖。她打开他的手万岁,不要藏了,妾妃已全然收人眼中。”

李治说话便无底气爱妃既已看见,也就不瞒你了。明日朝堂之上,联要诏告天下。”

“要废我的皇后。”

“正是。”

“理由呢。”武皇后咄咄逼人地发问,“臣妾有何失德之事,有何非礼之举?万岁这是无理之旨。”

“你,身为皇后,藐视朕躬,不请旨,擅自妄为。”李治说开来之后,便吐出了心里话,“你对废皇后和萧妃,也太过分了。”

“万岁只听一面之词,妾妃对她二人也算得仁至义尽,几次劝说万岁从宽发落。怎奈她们害我之心不死,而且还要剥皮抽筋,我不杀她们,二人即欲杀我。因妾妃不忍坏她们性命,使其不能对妾妃再下毒手,方才那般待之。”武皇后质问,“万岁怎能为她们的血书而心软,而要坏了你我夫妻多年的情义呢?”

“原来还有这样的隐情,朕实实不知。”

武皇后又发起媚惑攻势:“万岁,想你我自先帝时一见钟情,妾妃在感业寺为圣上守节,得蒙万岁召还人宫,你我夫妻是何等恩爱,妾妃为陛下诞育几多龙种,怎能说废就废呢?”

“皇后与我情真意切,朕岂不知。”李治心里还不平衡朕这里刚刚拟成旨意,就有人为你通风报信,这不是出卖朕吗?查出此人,定要严办。”

“万岁,这是宫娥、太监俱不愿见到你我帝后失和,应该感谢他们才是,何必为他们怄气。”

“咳!”李治长叹一声,心中说,这武皇后的眼线安在我的身边,我竟毫不知情,看来一星半点事也瞒不过她。

“万岁,可恨的当是怂恿陛下废后之人。”武皇后话锋一转,“妾妃明白,万岁是受了别人的蛊惑,方出此下策的。”

“没有。”李治知道,若是说出上官仪,那可就是害了此人,“此乃朕一气之下而为。”

“万岁还想欺骗瞒哄妾妃,”武皇后嫣然一笑,“上官仪不是刚刚离去吗?这圣旨的字,除了他,谁能写得这样好。”

见被说破,李治不免有些紧张:“皇后,上官仪是奉朕之召进宫的,也是奉旨拟旨的,你不要怪罪他。”

“妾妃怎么会呢。”

李治心内没底:“上官仪是个老实人,爱妃万万不要迁怒于他,更不要对他下手。”

“看万岁说的,我朝大臣的处置,还不是圣躬干纲独断。以长孙为例,他若不是谋反,万岁也不会赐死。上官仪若不谋反,自然会好好做他的官。”

“皇后如此说,朕就放心了。”李治仍问,“你真的不恨他?”

“其实,这圣旨还不是形同废纸一张,上官仪写了又能如何。”武皇后意在敲打他,“试想,明日胡堂之上,万岁这圣旨谁人肯听,两位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还有各部重臣.哪个不是对臣妾忠心耿耿,废后只是一厢情愿,臣妾明知不可能办到,又气从何来呢?”

李治默然,武皇后说的何尝不是实情,而今朝中全是她的人,所有重臣钱是她的亲信,未免讪笑着说:“我不过是一时气恼而为,不见得拿到朝堂上去。”

“万岁不拿是明智之举,若冒然时为,到时下不了台,还不是在百官心中留下笑柄。”

李治此时已是无话可说,面对这个皇后,是又气又爱。

自此之后,李治身体本就日见羸弱,他是彻底服了武皇后。而武皇后也趁此时机同李治共同上朝,共同处理国亊,当时人称“二圣”,也就是说,武皇后已经与皇帝平起平坐了。

这天,武皇后将许敬宗召进宫中:“许大人,你应该知进哀家为何召你。”“娘娘,又是哪个不知进退的臣子同您做对?”

“上官仪鼓动皇上废后,事情虽说过去,但也不能这么便宜了他。”

“下官明白,”许敬宗问,“但不知娘娘要叫他到何种程度。是罢官免职,还是要他入狱?”

“他对本后下死手,难道还不该叫他去阴曹地府吗?”

“如要他的命,就只能是谋反大罪。”

“你给他安这样的罪名,大概不用本后教你。”

许敬宗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方向:“娘娘,上官仪曾在废太子李忠府内为咨议参年,宦官王伏胜与他曾共间服侍陈王李忠。而今李忠被废为庶人,囚居在黔州,但他们祸心不死,私蓄敢死武士数千,打造兵器,准备以上官仪为内应,相机起事,弑君夺位。”

“很好,你就照此办理,口供定要拿到,做成死案,不要拖得太久。”武皇后下达了懿旨。

许敬宗当然不敢怠慢,先将王伏胜秘密逮捕入京,严刑逼供,打得王伏胜死去活来,不得不按许敬宗的意思画供。有了这份口供,许敬宗又将上官仪收进牢房。

“上官大人,知道为何済你进来吧。”许敬宗满是揶揄的口吻。

上官仪心内明白:“还不是皇后授意,下官不该书写废后的圣旨,这算是惹火烧身了。”

“你不要胡扯乱攀。你勾结废太子李忠还有王伏胜,阴谋叛乱,事情已经败菥,还不快招!”

“你足欲加之罪,我上古仪忠心为君,不会认可你强加的罪名。”

“王伏胜业已招认,你还能抗多久,奉劝你要识时务,快快从实招来,以免皮肉受苦。”

“我上官仪一死而已,断难从命。”

许敬宗明白,像上官仪这样的人,用对付王伏胜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还得用另外的招数上官大人,你死倒不足惜,可你的家小还有四十多口,你的儿子庭芝,还有你的孙女婉儿,他们都死了岂不绝了上官家的烟火?还是放明白些,给后代留条活路。”

这番话击中了上官仪的要害,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既然开罪了武娘娘,冤狱已是铸成,自己难以活命。但是不能祸连全家。他眼前出现了小孙女婉儿那招人怜爱的笑容。罢罢,只要子孙能得以活命,自己就认了。

他反问许敬宗:“许大人,你能保证我的家人平安。”

“只要大人好好招供,罪仅及你一人,家小皆可免究罪责。”

“这是皇后的意思?”上官仪不放心。

许敬宗何曾请过懿旨,但此刻他为了求功,也就含乎应承:“当然,没有娘娘的话,我又怎敢对你承诺。”

至此,上官仪为保家人不受牵连,在许敬宗拟好的供状上提笔画押。

当许敬宗将上官仪一案的案情呈给皇上后,李治面对案情笔录双眉紧锁:“许大人,难道这是真的?”

“万岁,上官仪和王伏胜的供状俱在,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李治回过头看着武媚娘皇后,你看可否不杀?”

“妾妃已说过,只要不是谋反大罪皆可宽恕。这叛逆,本当是祸灭九族的。万岁良善,便法外开恩吧。”

李治心中明白,这是武皇后借机报复,上官仪肯定是冤案,说来都是自己害了他。但罪证全在,他身为皇帝,此刻也是无能为力。他看着武皇后以商量的口吻那就将他三人赐死。”

武皇后闻悉,上官仪的独生子上官庭芝,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武全才的能人。决不能留下这个祸患,必须斩草除根,便假意慈悲地:“其实我也见不得罪臣家人流血,万岁可赐上官庭芝同死,其余家小一概免责。”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治也无法可想,只得按武皇后的决定降旨。这样,上官仪父子和陈王李忠及王伏胜,皆被赐死。

武皇后在巩固自己地位的斗争中,又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未完待续)

武则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武则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