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二百四十四章——苏联工业化(2)

第二百四十四章——苏联工业化(2)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地主家也不好过啊,虽然之前各种看苏联这个异教不顺眼,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那是有奶就是娘啊,谁让人家是金主呢。一场经济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允许苏联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用了短短12年的时间,经络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牛顿曾经说过: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这句话用在苏联身上那是完全没有问题啊。苏联那真是踩在了西方国家的肩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初初中,在学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的时候,我就热别惊叹,苏联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边就成为了能和德国硬杠的国家,从德国用一只手就能虐了的狗熊变成了威震世界、使得西欧各国瑟瑟发抖的红色帝国。毕竟咱们中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70个年头,结果仍然是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甚至领先的程度,一些方面还是落后。苏联还真是找了一个好时候,有的时候,还真得凭运气。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钢铁、机械、煤炭、冶金等工业生产部门,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8.5%,就在苏联红红火火的时候,资本主义世界却正在以这个速度、甚至超过这个速度,让经济下降,这就是所谓的冰火两重天。从1928年到1937年,布尔什维克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扩大了2.66倍,工人数量的增加,工业产量的增加,使得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城市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求量一下就上去了。

但是,落后的农业并没有跟上飞速前进的工业化步伐,农业生产的商品粮和城市所需求的粮食,严重不匹配,农业所能提供的商品粮,远远少于城市的需求量,出现了巨大的缺口。1927年12月,召开了联共(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落后的出路,在于把小农用户联合为以公共的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利用农业机械和拖拉机,采用集约耕作的科学方法的大农庄。党的十五大,通过了加快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同时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农庄的原则。十五大以后,农业集体化和之后的更高级版本——全盘集体化迅速推开。呆了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到了集体农庄里,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到了99.1%,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了。苏联党和政府贯彻了以机械化巩固集体化的方针,1930年和1931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据说作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这个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摇身一变,变成了坦克厂,更传奇的是,在作战激烈的时候,战火已经烧到了坦克厂的边上,坦克厂一边继续生产坦克,坦克从流水线下来后,工人就架起坦克和德军作战,有没有点兰博的味道)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先后投入生产,源源不断的拖拉机驶下了生产线,等到了1937年6月,已经有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喜迎回家。等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大田作物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其中,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和翻种的83%,是以机械化完成的。

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商品粮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在粮食总产量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商品粮却成倍增加。1933年,苏联政府通过义务交售制得到的粮食,是集体化以前的2.2倍还多。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

在苏联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奇迹。工人们“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豪言壮语成为了现实,从1928年到1937年,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都提前在四年完成,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工业建设日新月异,捷报频传。横亘在哈斯克斯坦荒漠的土耳其——西伯利亚铁路的通车,第聂伯水电站的蓄水发电,莫斯科地下铁竣工,连接莫斯科与伏尔加河的运河通航,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大型钢铁厂源源不断出钢,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苏联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32年,苏联大工业产值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7%,1940年底,苏联重工业产值比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增加了14倍,等到了1937年的时候,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虽然当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刚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还没有缓过气来,但是能取得这种成就,还是说明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伟大的苏联,终于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936年12月,苏联通过了新的宪法,即《斯大林宪法》,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经济力量的增强,为国防力量的建设提供了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苏联的军工技术专家,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重型坦克,改进出先机的火箭炮,士兵们十分喜欢这种火箭炮,并以心爱的姑娘“喀秋莎”来命名他。苏联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增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苏联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对伽马射线照射的研究,苏联物理学家塔姆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奖。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反射领域的研究,使得苏联的生物学研究攀上了当时世界生物学领域的顶峰。

20世纪30年代,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年代,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我的大学》,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苏维埃为学的瑰宝和世界文学的珍品,苏联文学家、艺术家创造的无数的灿烂的诗歌、电影映月作品,是苏维埃社会火热理想、沸腾生活的写照。这些作品超越了苏联的国界,影响了欧洲到亚洲,非洲到美洲的诸多国家。一代人对社会主义的憧憬与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黄立佛说道:苏联在发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在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左倾冒进和消灭富农的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而重工业由于是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十分盛行,结果就造成在三十年代时期的大清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但是上述问题,只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沉重的、不和谐的音符,而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换发的热情、才智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以及苏联从落后走向强大,才是这些年代的主旋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冲破了苏联一国的国界,走向亚洲、欧洲、美洲。

当然,苏联在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斯大林带领下的苏联,确实经历了一段堪称是史诗般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之前我们讲到的都是苏联建设的光辉一面,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在这光辉背后,隐藏下的阴暗面。

首先,我们来说说工业化。因为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使得轻工业的发展迟滞不前,民生方面大为不足。当时有这样一幅漫画,反映的就是苏联发展不平衡的工业化,画的是一个巨人,然后一条腿建状如牛,另一条腿就是个麻杆。而且在苏联,曾经还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一天,一个美国记者采访一个苏联公民,苏联公民自豪地跟美国记者说:“我们国家每一户家庭都有一架飞机!”美国自己大吃一惊:“你们为什么这么多飞机?!”这个苏联人说道:“这样的话,等到莫斯科面包房做出面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着飞机敢去排队了!”

之前提到过,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苏联当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且还是个一战的战败国,哪来的钱来办重工业啊,思来想去,就把这目光放到了农民和所谓“政治犯”身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极大地榨取了农民的利益,政府征收后给农民们留下的粮食,都只能是勉强果腹,为什么在粮食总产量并没有增多的情况下,商品粮却增加了两倍多?都是从农民嘴里抢的食。而且,苏联大批的“政治犯”也给苏联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都知道,监狱里犯人是需要劳改的,靠劳动来改变犯人,说白了就是免费的劳动力。苏联为了省钱,将这免费劳动力利用到最大的限度。而在劳改犯中,政治犯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据说,苏联的政治犯在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了惊人的2000万人!而且对犯人就不比农民了,很多犯人被活活累死。

最后咱们再说说这个苏联的“大清洗“。苏联大清洗时期,五个开国元帅里,被斯大林处死了3个,16名集团军司令和副司令中,被处死了15个,67名军长中,去见列宁的有60个,199名师长中,有136人没有能撑过大清洗。4名中央级的海军将领、6名海军上将全部被杀,15名海军中将中死了9个。17名集团军政委、25名军政委无一幸免、全部被杀。国防工业也没有逃脱,6名科学院院士、17名总设计师、12名科学博士、200多名科学家被逮捕,苏联的国防工业几乎陷入了停顿。截止1938年12月,共有227986名外国人被捕。其中172830人被枪决,46912人被关进集中营,最后被遣送回国者只有5124人。这其中也有很多欧洲人和美国人,这一下子苏联几乎把全世界得罪光了。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初期,英美等国会一直做壁上观的原因。注意这场运动并没有随着德国入侵苏联而结束,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了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

直到苏联新一任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大清洗中的案件进行平反。在平反之前对受到迫害的数字进行了统计:截止1954年2月,以反革命罪共判决了377万7380人。其中765100人被执行了枪决,2369220人被关进了集中营。但是这只是苏联官方的数字,并不能完全相信。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格勃的资料显示截止1953年,共有420万人在大清洗运动中被镇压。(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