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六十章——高卢雄鸡(8)

第六十章——高卢雄鸡(8)

咱们接着来说此次罗马城坡所造成的影响。此次城破之后,教皇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此时的教皇的权威完全没有了能让皇帝在大雪天里赤脚站在门外请求原谅,反而是为了自己的自由和人身安全不得不乖乖地双手奉上大把大把的金钱和大块大块的土地。

但是自此之后,查理在意大利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皇为了维持自己在意大利的统治,就不得不依靠查理的支持。教皇克莱芒七世余生都在想法设法地和查理作斗争,但是又不得不和皇帝联盟来支持自己的统治。举一个例子,在1530年,正是有了皇帝的支持,克莱芒七世才能让自己的私生子亚历山大如愿以偿当上了佛罗伦萨的公爵。而且这一次城破之后,给克莱芒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成吨的伤害,让他开始对帝国、对皇帝心怀畏惧。当一个人的心里产生畏惧情绪之后,肯定会对之后的决定产生影响,就比如英王亨利八世离婚事件,英国荣光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原本是教皇的密切同盟,这俩人是在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亨利的妻子凯瑟琳是皇帝查理的姑姑。虽然亨利和凯瑟琳之间也有孩子,但是却一直没有儿子,这让脑子里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亨利有些接受不了,恰巧这时候亨利的情人博林怀了身孕,亨利就想和凯瑟琳离婚。当时国王离婚需要经过教皇的批准,按照亨利和教皇之间的关系,按理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一句话的事。要是搁在以前,虽然凯瑟琳是查理的姑姑,但是教皇估计也就想想然后就批准了,可是这回教皇不敢了,仿佛末日般的罗马给教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实在是不敢去冒这个险,万一查理恼羞成怒呢,结果就没敢同意。结果亨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是硬离了,随后教皇开除了亨利的教籍,这个决定肯定也是考虑到了查理的意思,紧接着亨利就宣布英国教会脱离教皇,不跟教皇玩了,来了个英国的宗教改革。可以说阿,教皇因为自己心中的恐惧,生生地将自己的盟友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从此之后,教皇的权威日减,王权终将战胜教权。

咱们现在把视线重新放回到弗朗索瓦和查理的战争中来,最终,实力强大的查理再一次打败了查理,不得不在1929年8月与查理签订和约,和约中弗朗索瓦被迫承诺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承认了查理对意大利的独霸地位,但是这次查理学乖了,没在要求这个没有骑士精神的家伙吐出勃艮第。显然这个条约在弗朗索瓦的接受范围之内,因为在签订条约之后,他没再来一出双簧,而是接受了这个和约。

和平暂时来到了意大利的土地上,法国暂时退出了西班牙争夺意大利的擂台,开始休养生息,而战胜法国、戴上意大利国王王冠的查理意气风发,开始建立自己心中的基督教世界,他想把整个欧洲都纳入到天主教的统治之下,一方面镇压帝国内部的新教诸侯,另一方面和信奉*教的东方强国奥斯曼帝国连番大战。1526年开始,查理开始和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进行厮杀,在取得1529年维也纳大捷、解了维也纳之围之后,查理开始转入进攻,并于1535年在突尼斯取得了一次关键的胜利。自此,继弗朗索瓦之后,苏莱曼大帝也在查理手底下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此时的查理几乎把所有的对手都打败了,一时间高手寂寞,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天下无双,使他的对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组成了“倒查联盟”,在“倒查联盟”的建立过程中,弗朗索瓦功不可没。

弗朗索瓦和英王亨利八世、神罗内部的新教诸侯建立了反对查理的同盟,这无可厚非,因为强势的查理总想着把这些“迷路的羔羊”重新牵回主的怀抱,如果这些羔羊迷途还不知返的话,那他不介意把他们做成“烤全羊”(著名的火刑),毕竟《圣经》中都这样记载上帝的言辞:我是带着刀剑的。但是查理觉得这些人的力量还不足以和查理做抗衡,毕竟查理的实力太过于庞大,仅仅依靠这些人的力量似乎还不能让骄傲的查理也尝尝失败的滋味。

弗朗索瓦在马德里受到了查理“友好”的招待,以致于回国之后还一直念念不忘,准备什么时候也“请”查理到自己家里来坐坐,让自己也尽尽地主之谊,保证让他受到比自己“更好”的招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渺茫,这让“好客”的弗朗索瓦心急如焚阿,怎么着也得把他“请”过来,既然找了亨利、找了一帮的德国的小兄弟还不行,那就再找面子更大的一起“请”,可能是弗朗索瓦太过于心急,以致于找的这位新伙伴似乎很不受其他朋友的待见,他新找的这位伙伴就是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

基督教和*教之间积怨已久,十字军就是其最具带代表性的产物,双方的信徒一手拿着《圣经》或《古兰经》,另一手拿着刀剑,彼此仇杀不休。历史上,最为残酷的莫过于宗教战争,其他的战争总有妥协,而宗教战争则是不死不休。虽然英国和新教诸侯与查理之间也是矛盾重重,都恨不得直接一巴掌拍死对面,但是这也是属于基督教内部的斗争,而如果*教掺和进来,那可就不仅仅是内部斗争的层面,那就是两种宗教的战争。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查理代表的天主教势力和亨利、新教诸侯为代表的新教势力就相当于咱们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国共内战,虽然打生打死,但是还是在基督教这一个框架内,就好比国民党和共产党即使打的再狠,也属于咱们中国的内战,而*教掺和进来,就相当于1937年“七七事变”中的小日本,即使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看不过对面,也得先把小日本打出去再说。对于新教和天主教来说也是如此。

弗朗索瓦这样玩,无异于火中取栗,可以说是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弗朗索瓦在与苏莱曼大帝签订条约之前,肯定心里也很矛盾阿,不结盟吧,貌似打不过查理,可是结盟吧,万一欧洲给我来个“十字军”这可咋整?但是后来,弗朗索瓦还是在1535年和奥斯曼订立同盟,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大家还记得在153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么?对,查理在1535年在突尼斯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逼得苏莱曼不得不对弗朗索瓦让步,从而订立同盟。举个例子,奥斯曼苏丹向法国提供了对法国极为有利的“法外治权”,“法外治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外国境内不受所在国管辖,如同处于所在国领土之外一样。这个定义有些难以理解,咱们举个例子,就是说假如一个法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实在活不下去了而去抢劫了,被抢的这个人即使报了案,即使最后这个抢劫的法国人被抓住了,也拿这个人没法,因为法国人有治外法权,他抢劫这件事就相当于在奥斯曼帝国外边干的,既然不是在你境内干的坏事,你怎么能抓人家呢?所以阿,这可是弗朗索瓦占了大便宜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弗朗索瓦和奥斯曼的结盟,也让弗朗索瓦的名声臭大街了,简直就是顶风臭十里,无论新教、天主教,凡是信基督的,基本上没有一个不在心里骂他的。因为法国王室的标识是百合花,奥斯曼帝国的旗帜是新月,而弗朗索瓦干的这事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联盟又被人们“亲切“地成为“渎圣同盟”。

再有了强力盟友之后,弗朗索瓦觉得是时候教训教训那个骄傲的家伙了,于是在1536年再次挑起了战争,并且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这次战争有持续了两年,法国和异教奥斯曼帝国联盟毕竟好说不好听,最终,弗朗索瓦虽然被说服在1538年签署了和约,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和土耳其人结盟的想法,毕竟结盟是真好用阿,而且,对于这个吝啬的家伙来说,吃到嘴里的萨伏依公国也没有吐出来。

既然没有和土耳其人撕破脸皮的打算,弗朗索瓦还是决定留着奥斯曼这条线,也派使者到奥斯曼联络联络感情,但是没想到竟然遇到了恐怖袭击,法国出使土耳其苏丹的两位使者在米兰公国内被人杀了,看来不仅仅是*有着高喊“安拉胡阿克巴”的“圣战者”,基督教中也不乏这种宗教狂热分子。

而这件事也成了战争的*,在1542年。法国和奥斯曼结盟,战争又起,没想到骨子里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也能够联手共同作战,竟然还能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是这次弗朗索瓦又被打败了,在1544年,查理的军队侵入法国,并逼向法国的首都巴黎,站在查理这一边的英国也开始在法国登陆,战争的天平倒向了查理一边。但是查理也不好受,一方面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奋起反击,保卫国土,阻止了查理军队的推进,另一方面,帝国内部的新教诸侯准备趁着查理的大军在外、国内空虚的时候来一个趁虚而入,再者,法国的盟友奥斯曼也很给力,在匈牙利境内挺近,拿着刀子比划着维也纳。既然两者都不想打了,那签订和约也就成了必然,在1544年8月,弗朗索瓦和查理在克雷普签订条约,法国势弱,被迫重申1529年签订的条约,也就是法国再一次承诺放弃了对意大利的争夺,确立了查理在意大利的霸主地位。

1542—1544年战争后不久,弗朗索瓦就去了天国,算上弗朗索瓦,这是在意大利战争中死的第三位法国国王了,但意大利战争仍张开自己的血盆大口,继续吞噬着鲜活的生命。(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