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六十四章——高卢雄鸡(12)

第六十四章——高卢雄鸡(12)

吉斯有着他父亲的野心,但是没有他父亲的能力,而亨利三世,也不是之前的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要么年纪太小,要么性格懦弱,亨利三世是非常有手腕的一个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在签订博利厄和约的时候,他就利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提升王权的目的,而现在,显然不是硬碰硬的时候,如果真的死磕,那无疑是鸡蛋碰石头,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任何人在成功之后都会放松下来,而他警惕下降的时候,也就是亨利准备出手的时候。

被迫逃亡的亨利,心中是异常愤怒的,他本来是法国的国王,结果竟然被自己的臣民撵的到处跑,最可恨的是自己居然还只能赔笑脸,只能答应他们无论什么样的要求,这是哪门子的国王?!老子在波兰那边的时候,都比这边好得多(亨利三世在成为法国国王之前,曾被选为波兰国王,但是因为不喜欢波兰那边的生活,在当了仅仅六个月的波兰国王之后,就回国当了法国国王,至于为什么会被选为波兰国王,大家是否还记得波兰那坑爹的选王制么……)!

但是亨利是个非常有城府的人,他在满足了天主教联盟所有的要求之后,就在等待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刻。吉斯看亨利三世这么听话,并且还一副我很乖的样子,渐渐地也就放松了对亨利的警惕。从1585年5月到1585年的12月,在装了八个月的孙子之后,亨利终于找到了机会。

在1585年12月23日,也就是西方国家的平安夜的前一天,亨利设宴招待吉斯公爵和他的哥哥吉斯红衣主教。吉斯和他哥哥不疑有诈,欣然前往,殊不知这宴无好宴,这场宴会,就是这哥俩的亡命之所。

估计亨利可能听说过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尤其听说过鸿门宴,要不然怎么干的都和鸿门宴上差不多。只不过亨利可不是楚霸王,也没有“沽名学霸王”,在酒桌上直接就让自己的侍卫把吉斯兄弟俩给咔嚓了。并且,亨利应该是早有预谋,在除掉了天主教联盟领袖吉斯兄弟之后,紧接着就派兵抓捕了其他很多的联盟领导人。

但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天主教联盟被亨利三世敲了一闷棍,但是势力依旧很强大,联盟在新的领袖马耶讷公爵的带领下,直接就跟亨利三世翻脸了。现在亨利有些傻眼了,这跟剧本上写的不一样阿,难道不应该是对方领袖一死,群龙无首,现在只要自己站出来登高一呼,那这股力量肯定是为自己所用,即使退万步讲,没有为自己所用,那也肯定不会比吉斯更过分,毕竟可不是谁都有那个胆子干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可是,这个现象就是出现了,而且天主教联盟还不是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了,是直接自己来当天子了,要把自己这个真命国王给一脚踢开阿。

现在的局面就有些尴尬了,本来自己是和天主教联盟这一边的,结果因为自己玩砸了,导致在这个联盟已经呆不下去了,而新教那边自己可不久之前宣布撤销之前所签署的和解敕令,还把新教领袖纳瓦拉国王亨利的合法继承权给剥夺了。似乎也去不了,这天下之大,貌似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地了。

思虑再三,亨利三世决定和纳瓦拉的亨利合作,跟他站在一起。这是有他的考量的,因为现在三方中,天主教联盟势力最强,其次就是新教,本应该君临天下的国王倒成了最弱小的那一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汉末时期的三国,天主教联盟就是魏国,胡格诺派就是吴国,而亨利三世自己就是蜀国,肯定是要孙刘联合以抗曹阿。这是其一,其二因为自己对于天主教联盟来说作用已经不大,有没有自己都差不多,就算自己过去了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不会太重视,甚至没准非但不重视,直接将自己吃牢饭也很有可能。如果去了新教一方,那新教一方就有了大义,毕竟说到底还是受到各国承认的正经的法国国王,带给新教的价值大得多,而且新教本来就是势弱的一方,自己的加入那就是雪中送炭,新教一方肯定会把自己当回事。

在1589年初,亨利三世正是和纳瓦拉国王亨利结盟,此时,新教德意志援军再一次从法国的东北部进犯巴黎,联盟一方战败,被迫退回到巴黎城,联军将巴黎团团围住,眼看着亨利三世就可以回到巴黎接着做自己的国王了,但是他却终将未能踏进巴黎。在1589年的8月,他在雅各宾修道院遇刺,刺杀者是一名名叫雅克?克列孟的修士,这个人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国王背叛天主教。

在临死前,他将法国的王位传给了纳瓦拉国王亨利,也就是之后的亨利四世,并且告诫他一定要信仰天主教,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亨利三世临死前告诫他的继任者的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虽然在新教传进法国之后,得到迅速的传播,但是法国社会的主体仍然是天主教徒,90%的人都是天主教徒而不是新教徒,如果想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那就必须信奉天主教,否则这些人肯定不会真心实意地跟着你走。

但是刚开始,亨利四世并没有采纳他前任的意见,可能是认为自己现在还是新教的领袖,如果在没能将天主教联盟打趴下之前就改了自己的宗教,很可能会两边不讨好;也能认为自己的信仰不用换等等。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亨利四世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以一个新教徒的身份宣布自己成为法国的国王。

虽然亨利三世将王位传给了亨利四世,即使没有亲口说,按照继承传统,这个位子也应该就是亨利四世的。但是天主教联盟那边拒不承认,你说你是国王,那你就是国王阿,比忘了之前亨利三世可是剥夺了你的继承权了,而且亨利三世是在你们手中死掉的,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觊觎王位而故意害死的,而且亨利死的时候我们都没在场,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而且就算是真的,那谁又能保证是不是你们逼着他说的。天主教能有一大堆的理由,不承认这个结果,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怕触犯到自己的利益,毕竟自己当初选择开片那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结果打了半天还是让一个新教徒当了国王,合着之前打的都白打了,这怎么可能?!

没法,既然谈不拢,那就只能接着打了。亨利四世也是厉害,带领着军队屡战屡胜,但是死活就是打不进巴黎,毕竟巴黎作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象征意义巨大,只有占领了巴黎,才能名正言顺的统领法国。估计望着巴黎而不能进的亨利四世这时,才能想到亨利三世的临终忠告是多么的正确。于是,在这个实际情况下,亨利四世最终改信了天主教。在1593年7月25日,亨利四世在圣德尼大教堂举行仪式,正式改信天主教。当亨利从新教变为天主教之后,新教国王也就变成了天主教国王,对于天主教来说,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巴黎的大门向他打开,在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十分隆重的欢迎。在此后的四年中,法国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讲打算浑水摸鱼的西班牙腓力二世的军队也给赶出了法国。

虽然现在亨利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但是他也接过了之前三任国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宗教纷争。国内的天主教势力和新教势力如同石磨的两片圆石,不停地研磨法国人的血肉。如何让石磨停止转动,如何让分开的两片圆石重新组合在一起,成了摆在亨利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的做法,很简单,也是签署了一道敕令,虽然之前曾经签署了很多敕令,但是亨利四世的敕令却最终解决了问题。在这,就显示出亨利比较高超的手腕,他照顾到了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天主教徒的利益,也没有忘了给新教徒的“甜枣”,将他“和稀泥”的水平展现的淋漓尽致,并最终成功结束了长达36年的法国宗教战争。

在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布列塔尼的南特城签署了敕令,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道敕令有什么不一样。敕令中规定,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在这,告诉所有人,不论之前怎么样,现在都翻篇了,大家今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这肯定的阿,整整三十六年的流血冲突,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教派屠杀,如果不能放下这一切的话,冤冤相报何时了,难道真的跟吉斯一样,彼此之间仇杀不休?如果真是这样,法国就真完了,所以,既往不咎、从头来过,这一条很重要。

咱们接着看,胡格诺派有信仰的自由,有权建立自己的教堂,同样有权召开自己的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不受歧视,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应该组成新旧(天主教)法官联合法庭,在政治上,享有同天主教徒一样的权利,有权担任任何官职,并且可以向皇帝进谏,在军事上,允许新教徒保留一百多座城堡,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武器。好嘛,敕令中的内容完全就是对于新教教徒的一次大解放,宗教、法律、政治、军事各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了,可以说基本上达成了新教徒的愿望,胡格诺派这些年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这些么。新教徒欢天喜地,可天主教这边就着急了,怎么没我们的?别着急,下面还有,敕令规定,天主教成为法国的国教,从而保证了天主教在法国国内的统治地位,我是国教,虽然你们新教有了种种权力,但是我们是国教。从而也给足了天主教一方的面子。敕令即保障了新教徒的利益,也照顾到了天主教一方的面子,皆大欢喜。

虽然在敕令颁布之后,天主教会和法国的高等法庭立即提出抗议,但是惨烈的战争让双方都感到了筋疲力尽,法国最终平息了下来,惊涛骇浪之后,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南特敕令,作为世界上第一份宗教宽容敕令,也是罗马帝国之后(罗马帝国是多教并存,详见宗教改革中基督教的发展),欧洲史上第一次的宗教并存。

亨利四世在法国之内声望很高,一方面他结束了流血不止的宗教战争,另一方面,他确确实实地恢复和发展了法国的经济,他流传后世的名言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要使每一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他的这句话还被曾经的美国总统胡佛引为了总统宣传口号,只不过是把法国换成了美国,把农民换成了所有的美国人。

最终,亨利四世也不是正常死亡,他跟他上任一样,死在了天主教狂热者的刺杀之下。法国王位传给了他年幼的儿子路易十三。亨利四世的时代过去了,另外一位伟大的人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