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九十三章——铁血王国(11)

第九十三章——铁血王国(11)

在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协定》,规定英国和普鲁士将共同抗击入侵德国的外国军队,英国和普鲁士双方皆大欢喜,那张脸都笑的和花一样,普鲁士很高兴啊,这样一来,最起码在俄国打自己的时候,英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剩下的奥地利就是个战五渣,打爆他妥妥的;英国也很开心啊,因为英国国王的老家汉诺威就在德国境内,如果自己的老对头法国打过来的话,普鲁士就会顶在前面,自己心爱的汉诺威也就多加了层保险。

虽然这俩人乐呵呵地就把条约给签了,但显然这俩货没考虑到他们各自小伙伴的感受,他们的小伙伴脸都绿了,这是个什么情况?!在法国看来,普鲁士这是在*裸地卖队友啊,这个条约完全是冲着自己来的啊!好你个腓特烈,看来相信你的话还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上一次战争中你那么个表现居然我还相信你了,,我也真是瞎了我自己的眼!在奥地利和俄国看来,英国这是明目张胆地背叛啊,签订这个条约什么意思?直接就是说普鲁士以后我罩着了了呗?!普鲁士到底给了你什么样的好处让你把我们俩都抛弃了?!现在的情况就有些尴尬了,无论是普鲁士的盟友法国,还是英国的好兄弟奥地利和俄国,都觉得自己被他们信赖的小伙伴抛弃了,背叛了。玛利亚在得知英国和自己的好表哥签订条约之后,马上就就把英国大使给召过来了,表示英国和“我和我家族永久的敌人”结盟这件事,女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同样的,法王路易十五大骂腓特烈是骗子,腓特烈表示自己很委屈,自己这个条约是防御性质的啊,我怎么敢跟您老人家作对呢。

英国和普鲁士这俩人有苦难言啊,自己只不过是想多一个朋友多条路么,怎么结果就成这样了,但是无论这俩货再怎么解释,其他人都不听了。这个造成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就在人们还在议论英普同盟的时候,另一个更加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百年世仇法国和奥地利居然结成同盟了!!拜托,法国和奥地利接成同盟?!开什么玩笑,这可不是愚人节,别没事消遣我们!虽然人们惊掉了一地的下巴,地面上全是玻璃渣子也没用,因为法国和奥地利真的结盟了!!!

虽然法奥两国在1756年5月1日签署了《凡尔赛协定》,法奥形成防御同盟,但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着苗头了,是奥地利向法国首先抛出的橄榄枝。因为在玛利亚看来,虽然法国和普鲁士都是自己的敌人,但是两者比起来,还是普鲁士更加让人觉得看不顺眼,本来是靠着奥地利才戴上了王冠,结果到头来反咬一口,夺走了自己的西里西亚,那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国在接到奥地利的橄榄枝之后,并没有当下就接过来,因为在以往的战争中,虽然奥地利块头比较大,但是那是虚胖,还是普鲁士比较能打,自己完全没必要损失一个能打的而换一个虚胖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法国和奥地利肯定走不到一起,但是架不住普鲁士自己作,和英国签了同盟协议。法国一看你这小子居然和我的世仇勾勾搭搭,看来真的是靠不住,于是果断抛弃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站到了一起。

法国和奥地利的不可思议的结盟,完全超出人们的预料,人们将之称为“逆转同盟”,也有人将之称为“外交革命”。在这之后,欧洲的主要玩家们重新站队,法国、奥地利和俄国站在了一起,英国和普鲁士占到了另一方。双方之间,*味渐浓。

腓特烈在得到西里西亚之后,马上就觉得这是个烫手的山芋,虽然没拿到手里之前,闻着特别想,看起来特别的诱人,但是真的拿到手里、吃进嘴里之后,才发现太烫了。只不过这时候想扔出去也晚了,只能忍着了。自己的周围都是对自己不怀好意的国家,日日夜夜磨刀霍霍、复仇心切的奥地利,把自己称为打家劫舍的土匪的萨克森,眼馋着自己波美拉尼亚的瑞典,西边是已经离自己而去的法国。普鲁士四战之地,四面又都是强敌,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保住西里西亚,而是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导致出现这种极其恶劣的外部环境的,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益纷争之外,还得拜腓特烈的那张嘴所赐。腓特烈的那张嘴,怎么说呢,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嘴欠,如果是讽刺一下玛利亚也就算了,毕竟已经撕破脸皮了;再过分一点,也能说说俄国的女沙皇伊丽莎白,毕竟俄国也看普鲁士不太顺眼;可是腓特烈千不该万不该,去讽刺法国的蓬帕杜夫人,这主可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心头肉,而当时法国还和普鲁士是盟友关系呢。有的时候我觉得,腓特烈的那张臭嘴,能和他的军事才能比肩。

腓特烈深知国家的独立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拳头打出来的,所谓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唯一的手段就是军队。为了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军队,腓特烈无所不用其极,全国75%的税收都砸在军队上了,为了扩大兵源,他甚至将征兵官员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德意志的其他邦国中,虽然这些邦国不愿意,但是看着普鲁士的军队,那是敢怒不敢言!最终,腓特烈将他手底下的饿军队扩充到了15人,翻了将近整整一倍!当时普鲁士的总人口还不过450万。为了让这支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腓特烈充分发扬了普鲁士的优良传统——严格训练。他甚至将“严明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腓特烈的心血没有白费,当时的普鲁士军队是欧洲最好的军队,他的骑兵可以在长途奔袭后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队形,在激烈的冲锋过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整队,在此发起冲锋。他的步兵能够在枪林弹雨面面不改色,即使周围弹片横飞,即使身旁的战友接连倒下,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整齐的队形,不发一枪一弹,坚定地推进。我们的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如此评价腓特烈的军队:是当时最好的,其余所有的欧洲政府都热心地效仿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士兵之外,腓特烈非常重视本国军工业的发展,给予了本国军工企业很多优惠,在官方的扶持下,普鲁士的军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但生产数量大为增加,而且性能也得到了较大改进。

在腓特烈的努力下,普鲁士军队的实力再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且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国防动员体系。至此,普鲁士的军事传统深深的扎在了普鲁士,从而流传下来了那样一句形容普鲁士和普鲁士军队的评价: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腓特烈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他也在密切关注自己的对手们的情况。他向敌国的内部派出了大量的间谍,这些间谍让腓特烈知道了玛利亚建立的针对的普鲁士的同盟,知道了萨克森倒在了奥地利这一边。这些情报,让腓特烈坚信,他们即将对普鲁士发动进攻。而且,在没有得到关于法国的准确情报的基础上,腓特烈也想当然的相信法国也参加了进来,阴谋进攻普鲁士。看到这,大家觉得腓特烈想不想一个被迫害妄想症的患者,整天看这个是阴谋攻击自己,看那个也是阴谋攻击自己。虽然奥地利确实有这想法,但是基本上整个欧洲都知道,要说俄国和萨克森也有可能,但是说法国那就真的是冤枉人家了,在法国人看来,那是吃饱了撑的才去打理普鲁士呢。

就在腓特烈认定了这几个国家准备打自己之后,腓特烈淡定不了了,要是真的让这几个国家打过来,虽然自己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是也架不住对面的人海,对面就是那人换,也能拼光了自己的军队。为此,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他们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各个击破。在开打之前,腓特烈还不忘给自己的盟友英国通个信,告诉英国奥地利正在练肌肉呢,不但想着收回西里西亚,而且还想着将新教运动也一块收拾喽(之所以加个新教,那是因为英国和普鲁士都是新教国家)!而且,萨克森这个小国居然还把军队从一万七千人扩充到了四万人,萨克森为什么扩充军队啊,肯定是要打仗啊,那很显然就是要打我啊,预计这帮家伙在1757年春天的时候就要拿我开刀了,我这要是垮了,那英国你的汉诺威可也就危险了。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我想着先下手为强,在他们动员完之前,就把他们各个击破。

英国在接到腓特烈传来的消息之后,想了想也是那么回事,也就没有去劝劝腓特烈,而是说你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那意思就是你去干吧,哥是你永远坚强的后盾。

腓特烈在进攻之前,仍不忘进行最后一番努力,《孙子兵法》中有云: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得不察也。更何况腓特烈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怎样的豪赌!一个不留神,那就是国破家亡的结局,能不能还是不打。他在1756年月,向维也纳派出了使者,希望奥地利能给出个不再当年或下一年攻击普鲁士的承诺。奥地利的国务大臣考尼茨直接借给拒绝了,虽然女王的话没有那么直接,但是也没有给出一个承诺。这一下,腓特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自群人就是想着打我呢,最终下定了先发制人的决心。

成王,败寇。(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