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张孟高 > 第二十一章 豫州刺史

第二十一章 豫州刺史

“主公,青州黄巾军如今归降,并非好事。”郭嘉听闻青州黄巾军归降,眉头忽的一皱。

张超听到消息,先是一喜。随后听到郭嘉的话,立刻幡然醒悟:“唉!是啊,取徐州城,难啦。”随之,便将白天发生的事讲与众人听。

“呵呵,此乃天意,主公幸的佳人,可喜可贺。”郭嘉闻听,微微一笑,心中似是又有定计。“主公,青州黄巾军所信,天道尔。余众奉行太平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思想,此乃反汉。然今率众归降,却并非是对主公,此乃华雄将军之威也。因华雄将军乃董卓旧部,而董卓火烧洛阳之举,与黄巾军反汉乃是‘同道’。故黄巾军统帅管亥、张饶率军归降,应是看中华雄将军。”

张超闻言,恍然大悟。曹操当初只有万余兵马,却能够兵不血刃降服几十万青州黄巾军,其中似乎就是因为信仰的缘故。而曹操在任济南相期间,曾毁坏刘家汉室神坛,这种做法和黄巾军信奉的“中黄太一”是相合的,因而误认为曹操也是一个信奉太平道的人,竟天真地把曹操引为“同道”,企图说服曹操同黄巾军同心合力,推翻汉朝。

这,或许就是青州数十万黄巾军归降曹操的主要原因。转而言之,也可以称之为“合作”。

然而,现如今将青州黄巾军打怕的人变成华雄,而华雄又恰好被青州黄巾军误会为“同道”。所以,青州黄巾军归降华雄,便不奇怪了。

“主公,嘉建议,可向朝廷举荐臧洪为青州刺史,华雄、荀攸辅之,青州之患当可无忧。”张超对封官没什么概念,全指望郭嘉从旁建议。荀彧就曾说过,张超手下之人,只有寥寥几人可为封疆大吏。这主要在于个人的背景,臧洪与孙策尚可,其他人则略显不足。

“好,想必董卓还不知晓青州黄巾军归降的消息。即刻上表,请封臧洪为青州刺史。”张超当上一州刺史,自是有权利举荐,想必董卓应该不会拒绝。毕竟在别人眼里,青州百万黄巾可是块硬骨头,轻易没人愿意去碰。

“主公,此刻我军应按兵不动,急召荀彧、臧洪到此。一来等候朝廷敕封,二来规划下一步战略。”荀攸想到一些可能性,但他还是打算与荀彧沟通一番再做计较。毕竟在这一方面,还是荀彧比较擅长。

“好,今天到此为止,都散了吧。”张超刚刚被封为豫州刺史的时候,就听到系统提示。此刻见没什么事情,便将众将打发回营。

提示:受封为豫州刺史,等级提升级,当前等级为10级,开启功能【封地管理】(查看宿主领地内粮食总量,金钱总量,各地民心)

提示:宿主选择原有技能提升。

提示:【防御术lv.】,【探查术lv.6】(点亮宿主所在地,相邻州地图)

下一步要对豫州用兵,张超迫切需要知道豫州周围各路诸侯的动向。而【探查术】提升到6级,果然出现了这个功能。

月余时间匆匆而过。

朝廷特使再次光临。结果也正如郭嘉所言,果将臧洪封为青州刺史。只不过,这次还特封张超为右将军,在官职上压袁术这个后将军一头。

看来,董卓是存心要挑拨两人之间的矛盾,引起争端。然后他在一旁坐收渔人之利,此计不用猜也知道,必定出自李儒之手。

“主公,臧洪拜谢大恩。”对于自己能成为一州刺史,臧洪连想都没想过。此刻心中五味杂陈,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心中感动之情。

“子源,你我兄弟二人一同出生入死。我能够成为刺史,也有你的功劳,我又怎会将你忘记。”张超上前将臧洪扶起,似有意似无意地看了孙策一眼。

虽然张超的动作非常隐晦,但站在孙策身旁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是瞧得一清二楚。而孙策也从张超的眼神中明白了其用意,心中顿时一暖。

提示:程普忠诚度(89),黄盖忠诚度(89),韩当忠诚度(89),祖茂忠诚度(89)。

孙策一方的将领忠诚度全体提升到89点,这让张超欣慰不已。想不到自己一个暗示,竟有如此大的收获。他心中不免有些暗暗开心。“周瑜啊!周瑜!我就不信你还能把孙策给拐跑,哼哼!”

“主公,臧洪、华雄、荀攸应尽快赶往青州,稳定局势。”荀彧来到后,便与郭嘉、荀攸密谈一番,拟定此事。

“好,三位此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华雄本部五千西凉骑兵全部随行。”张超点头应允,尔后调兵前去,一来是为震慑新降的青州兵,二来也是为保护三人的安全,可谓是用心良苦。

这五千西凉骑兵可以说是张超手中的王牌部队,他心中虽有不舍,但念及三人的重要性,他还是咬牙做出了这个决定。

“谢主公!”三人拜谢谢,遂转身走出大帐。

“豫州之事,可有定计?”待三人离开,张超将目光投向荀彧。

“禀主公,我军应进驻颍川郡许县,以此为基,影射四方。”荀彧选的这个地方,同时也是张超相中的地方。可以说,许县确实是个好地方。

而张超之所以想到许县,那还是因为历史上曹操就曾逼迫汉献帝迁都许县,后改名许都,令许县得以闻名天下。其他的不论,单就这一点,张超也要将大本营立在这里。

“众将听令!你等皆听从荀彧吩咐,即刻启程前往许县。沿途将豫州各郡收降,若有违抗者,斩。”张超听从郭嘉的建议,不再行妇人之仁。否则一郡不服,则其余诸郡必生事端。再兼二郡在袁术手中,想取颇为不易。

将典韦以外的所有人都分派完毕,张超让典韦率领一千丹阳兵充作护卫,随他行出大营。

至于他这个主公为何暂留徐州,所为者,陶谦尔。

他不甘心就此离去,郭嘉筹谋许久的计划功亏一篑,令他颇为郁闷。所以,张超打算再探一次陶谦口风,若还不行,他便只有暂时放弃取徐州的打算。

命一千丹阳兵驻守城外,张超带着典韦进入城中。

眼下城外大军还在调动之中,并未开拔。所以,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张超进入刺史府,忽见到陶商与陶应立在门外默默流泪,心中疑惑不解,“二位公子,为何在门外哭泣?”

“张将军,父亲他,他恐怕快不行了。”陶商对着张超一拜,哭哭啼啼地说道。

“怎会如此?前次见陶公时,身体尚有好转……”张超简直不敢相信,只是一段时间不见,陶谦居然病重垂死。

跟着二人,张超心情沉重地进入内室。

“孟高,咳咳!你,来,了,咳……”躺在榻上的陶谦脸色苍白,一开口便连连咳嗦,嘴角偶有血渍流出。

“陶公,怎会病得如此严重?”张超走到榻前,望着陶谦枯槁的面容,心下凄然。

“张将军,陶公旧伤未愈,数日前突然加重,我等……亦束手无策,恐怕,恐怕……”大夫说到这里,便没有再说下去,惶恐地跪倒在地。

“咳咳!我恐命不久矣!”陶谦强作笑颜,接下大夫的话,望向张超,“孟高,我恐无缘得见你与贞儿成亲……”言及此处,陶谦老泪纵横,咳嗦地愈发厉害。

“陶公,我即刻便与贞儿成亲。”张超见到陶谦气息渐渐微弱,心中忽然泛起酸意。

“义父,贞儿……愿意。”糜贞跪于榻前,泪流满面,早已哭成泪人。

当着陶谦的面,张超与糜贞行了夫妻跪拜之礼。

“咳!孟高,贞儿,我死亦无憾。昨日我已上表朝廷,举荐你为徐州牧。今后,这徐州的百姓……咳咳,便交予……”陶谦呼吸忽然变得急促起来,含糊不清地吐出说出最后一句,便是身子一软,栽倒榻上,与世长辞。

提示:陶谦(恭祖),死亡。

“陶公……”张超心中涌起强烈的自责,悬于身前的手微微颤抖。

可以说,陶谦完全是因他而死,前番虎牢关的变故,加上如今徐州围城之事……

“欲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隐约中,张超似听到荀彧的教诲犹在耳边响起。默默叹息一声,张超心中不免忆起往昔,他与陶谦相谈欢笑的点点滴滴……

“父亲……”

“义父……”

“主公……”

目睹着陶谦的亡逝,众人纷纷伤心落泪。(未完待续)

三国之张孟高》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三国之张孟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