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明朝锦衣卫 > 第四十五章 悄然而止

第四十五章 悄然而止

“今日我与二哥见到了万羽堂的人。”李密说着这话,将断箭递给了朱后山。

朱后山接过一瞧,锥形的箭头,柘木的杆,白色的短羽,摸起来和大雁毛手感相近。他找出那日陌生人射断绳镖救下自己的箭,比照一番,果然一模一样。李密又说:“那人自称是元道奇的堂兄,身高体态,和季桓之及大哥说的人很是相似,说不定确有血缘关系。”随后他找来纸笔,凭借回忆将元道尊的脸绘成图像,也递给了大哥。画画这种事,对于常年办案的人来说也属于基本功了。朱后山接过画像扫了一眼道:“那天夜里漆黑一片,我也并未看清助我擒寇小罗的人的容貌——倒是牢里的季桓之或许能辨认出来。”

于是二人又即刻下诏狱来到季桓之的囚室,通过栏杆缝将画递了进去,问他见没见过画中的人。

季桓之拿起来仔细一瞧,忽地皱起眉头问:“二位大人哪里来的的画像?”

李密问他:“你看是不是你曾说过的真定坛主元道奇?”

季桓之又掠了眼道:“眉眼确实很像,不过鼻子和嘴有些出入。这幅画是怎么来的?”

得到了季桓之的回答,朱后山李密二人陷入了思考。

东厂、镇抚司、暴雪坊、万羽堂、湖广商会……会同馆命案、假总兵……一个个人和组织、一件件事情交错勾连,仿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所有人都罩在其中,难见全貌。尽管朱后山他们已经知道了东厂的目标是左都督岳希桐,但现在看来,就连左都督也仅仅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较为重要些的点而已。

“朱千户,小人有几封信包括家书急切想寄出去,大人能帮帮忙吗?”季桓之焦急恳求的话打断了朱后山的思考。他拿出几封已经封好的信件,通过栏杆缝递向了外面的二人。

“无妨。”朱后山接过信件,将信封上的字草草扫了一遍,便揣进了怀里。

朱后山本着自己的性情以及出于对季桓之的同情,借职权之便,将这些信件放到驿馆,让专职的驿卒送交。而驿卒分拣信件的时候,发现有一封信的收件人就在京师,于是还回去直接着人送到了收信人的宅子上。

而那位收信人莫名其妙,拆开信封取出信中笺札刚看了第一列,就赶紧塞了回去。因为信上开头的称呼并不是针对他本人的。而这收件人犹豫了几天,权衡再三后,最终决定还是把这封信交给真正的收件人。

五月中旬的一天,紫禁城文渊阁内,寥寥几个上了年纪的阁臣正一边整理着文件,一边挑重要的不知道说给什么人听。

“禀皇上,前方上个月的消息。宁夏总兵李如松,浙江道御史梅国桢,已经调集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六路兵马奔赴前线,预计下月——也就是现在说的这个月,就能开始进行围剿。”说话的是个七十多岁,老态龙钟的人,他正是目前暂时领首辅之位的赵志皋。

阁东诰敕房小楼里,穿着常服的皇帝朱翊钧正随机从两京十三省中的某个格子里挑卷宗漫不经心地翻阅。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从“福建”那一格子当中取出最上面的一封福建总督在三月份交到朝廷来的《提报》翻阅起来。写这封《提报》的人自称是江西吉安县桐坪乡的郎中许仪后,目前人在倭国萨摩。他一边阅读着《提报》中所写的倭酋、太阁丰臣秀吉准备侵朝、并继侵大明辽东的内容,一边留心着阁臣们所汇报的事情。当“宁夏总兵李如松”七个字入耳,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正为什么事情窃喜。

“喔对了皇上,今天早些时候司礼监的人退回来一封笺子。老臣发现之前内阁并没有交过这样一封便笺请司礼监批红。”赵志皋打开笺子眯着眼扫了扫,却猛然一惊,笺纸随即从手中滑落。

朱翊钧感官灵敏,他听到不寻常的动静,便慢悠悠地转出来走到阁子正间,随口问道:“怎么了,什么便笺?”

“呃,没事没事。”赵志皋假装自己老糊涂,想糊弄过去。

“赵大学士手都哆嗦了,怕是中风了,还说没事?”朱翊钧走过去,精准地找到了赵志皋想藏的便笺,动作轻盈地拿起,打开来细细品读。

赵志皋虽然上了年纪,但眼也不瞎,他清楚地看见,皇帝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愈发难看起来。当皇帝的双眼闪着光像是要喷出火来的时候,他赶紧垂下头,专注于整理其他便笺了。

“好大的胆子!”朱翊钧想将便笺猛掷在地,然而轻盈的纸张就如白鸽一样在屋内滑翔,打了几个转方才盘旋落地。他气得吼道:“竟敢妄自揣度朕的想法!这封便笺为何会流入内阁,它究竟是何人所写的?”

赵志皋小声嘟囔:“人家署名了。”

失了面子的朱翊钧又更没面子地自己弯腰将便笺拾起来,拉倒末尾一瞧,果然有署名。

“还真是敢作敢当,光明正大啊!这个人自称南镇抚司力士的季桓之究竟是谁,叫人仔细查!”

刚说完“仔细查”三个字,朱翊钧又将便笺末尾的署名再看了一遍,隐约觉得这名字似乎听谁提到过——等等,这不就是孔定邦上回所说的驿馆案疑犯的姓名吗?他逐渐冷静下来,寻思道:身为囚犯,被羁押在诏狱中,竟能写出这样一封书信,几经周转送到朕的手里?而且……

朱翊钧将那一行最令他恼怒的话又默念了一遍:盖陛下之意,与世宗皇帝大议礼略同。

“好小子,竟然能看穿朕的意图。”朱翊钧的怒气渐渐消了,自言自语道:“有这般头脑,也算是个人才。”

赵志皋倒是会见风使舵,问:“那皇上打算怎样处置此人?”

朱翊钧背着双手来回踱了十几步,道:“纸里包不住火,宁夏的军报一封封送进兵部,迟早全北京城的人都知道会同馆里死的是个假总兵。倒不如快些将此事了结的好。”

赵志皋便继续问:“恕老臣愚钝,不知皇上具体想怎样了结?”

朱翊钧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张白纸,提起笔亲自写下了一道圣谕。

赵志皋歪头看着内容,不禁吃惊地瞪大了一双浑浊老花的眼睛。

圣谕上主要是几条内容,其一、往后锦衣卫由指挥使骆思恭掌领,其二、北镇抚司千户高缙调任东厂担任掌刑千户,其三、高缙调任后,职缺由南镇抚司力士季桓之补任。

赵志皋官场经验老道,不免从中看出万历精熟的帝王之术来:掌领锦衣卫的原本是左都督岳希桐,但圣谕上说以后由指挥使骆思恭掌领,却并没有说不让岳希桐管了,显然是要故意制造矛盾,让锦衣卫的内部也形成明显的两派势力。高缙身为岳希桐的亲信,而岳希桐与东厂不和,人尽皆知,皇上却偏偏让高缙调赴东厂;这是因为岳希桐乃是正一品左都督,骆思恭是正三品指挥使,要比左都督低一头;调走岳希桐的一个得力助手,就可以均衡两方势力。而调走高缙后,让那个胆子大到敢给皇帝本人写信的季桓之连跳七级担任千户,则是因为此人职级相当低,又没有后台,突然让他担任比原来高到天上的职务,自然会对皇帝感恩戴德、效犬马之劳,而皇帝性情上又喜爱那种特立独行、脑子又聪明的人,所以才会下这样的命令。

而朱翊钧接下来的话,表明赵志皋揣测的应当大差不差:

“往后有好戏看了。”

明朝锦衣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仙侠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明朝锦衣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