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山海经之定鼎传说 > 第二十八章“说动”

第二十八章“说动”

邱老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述着文字的起源和一些历史文化知识,难得碰到这样的大学者兴致高昂,小白更是兴奋的连连发问,而且看得出,邱老对他这种好学的态度也很是满意,所以也意兴盎然的回答着他的问题。虽然感觉跟探险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邱老深入浅出、博征旁引的讲解,也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一个问,一个答,不知不觉间,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时我才想起,我们来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没有达成,于是我假装咳嗽了一下,向小白递了个眼色。

看到我的眼神,小白这时也反应了过来。于是趁着邱老还兴致颇高,提出了晚上一起吃个便饭,顺便继续探讨的请求。邱老推辞了一下,说他现在很少出去参加这样的请吃了,于是我便就事跟邱老说,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他老人家讲,正好晚上吃饭的时候一起说。

听到我这么说,再加上地针的缘故,邱老倒是没有再推辞,只是叮嘱我们随便吃点,不要太奢侈浪费。显然,邱老并不是一个老学究式的人物,他肯定也是了解过小白这个富二代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对于我们,肯定还不知道多少。

看到邱老答应下来,小白大喜过望,赶紧掏出电话开始订地方,虽然邱老在旁边一个劲的说简单点,简单点,但是小白还是在和平里一个高档私房菜馆订好了位置。随后我们一同前往那里,路上小白偷偷的跟我说,这次赚大了。

“不管咱们的探险能不能成,就现在,能搭上邱老这样的关系,能请他这样的泰斗级人物出来坐坐,说出去,能让京城这个圈子里的人羡慕死!”小白压抑不住心里的兴奋,在我耳边耳语道。

“你稳当点,如果咱们这次考古探险能成行,那你以后绝对可以随意出入邱老的家了,那时你还不得上天了!”我低声嘲笑道。

听到我这么说,小白倒是没有再跟我啰嗦,不过显然是想到了以后的情形,自己在那里嘿嘿的傻乐着。

我们一行来到这家私房菜馆,进门以后落座上茶点菜什么的不表,一番折腾安坐下来之后,邱老问我道:“小符,你刚才跟我说还有重要的事情跟我说,是什么啊?”

听邱老这么问道,我赶忙开始把我们这段时间碰到的这些事情讲给邱老,我更是按下心神,给邱老讲述了一下十年前我们的遭遇。

我的讲述引起了邱老的极大兴趣,以至于酒菜上来后都没有动几下,一个劲的追问我事情的详情。听完我的讲述,邱老连声唏嘘不已,“没想到啊,你这个年轻人还有这样悲惨的遭遇!”

“你们家的这位祖上,我倒是也听说过,当年很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啊!你祖父我也知道一些,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还见过他老人家。”一边感叹回忆着。待听到符镇准备将家里传下来的那些文物都捐给国家时,邱老看着我们的眼神更加亲切了。

“你们想找帮你们什么忙?”邱老笑着问道。

看着老人家眼神中一副早已看穿一切的调皮神情,我不由得有点脸红,好在喝了点酒,不是那么明显。我连忙诚恳的说道:“是有件事想请您帮忙,不过我觉得您老也会非常感兴趣的。”

“噢?是什么?”

“我们在那个洞穴里看到的断碑上面的纹饰和图案,跟地针上的一样!”我语气平稳的说道。

“什么?!你能肯定?”听到我这话,邱老一下子坐直了起来,双目直直的盯着我,激动的问道。

“我可以肯定!除了您下午说道的那些细微的区别我没办法分辨出来,但是那块断碑上的纹饰和图案,就像您说的那样,跟地针上面的大的风格和构成,完全一致!”

“这也是我们到处寻找线索,最后找到您老的最重要的原因!”顿了一顿,我看着邱老继续说道。

听到我肯定的回答,邱老已经完全坐不住了,他看着我问道:“小符你的想法是……”

“我想求您老出面跟有关部门协调,组织一支队伍,对那里进行一次完整的考察探险。我们三个也加入进去。”我挥了挥手,指了指我们三个人说道:“我们可以把地针上交国家,就是想加入这次考察,对于我个人来说,我非常想弄明白,我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我坚定的说道。

看着我有些黯然的神情,邱老理解的拍了拍我的肩膀。

“这个主我做了!明天我就去找人,组织考察队伍,这次我要亲自带队去!”邱老大声说道,说着话邱老就要起身。

听到这话,我们都大惊失色。以邱老这个年纪,再在第一线从事考古工作,而且那里是高海拔地区,恐怕身体受不了。于是我们急忙劝说他老人家打消这个念头,让官方出面组织队伍,他老人家坐镇后方指挥就可以了。

谁知这位老人家犟得很,死活不同意我们的意见。最后他摆了摆手说道:“你们都不用再说了,我知道你们是担心我的身体,可是这么重大的事情,这么重要的考古工作,我要是不去,不在现场亲眼看到的话,死不瞑目啊!”

听到邱老这个话,我们面面相觑,知道是怎么也劝不动这老头了。不过转头想想也是,老人家把一辈子都献给了考古事业,现在听到有这么重要的发现,而且是他第一手接触到的资料,又是他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要是能坐得住才怪了。

当下我们没有再劝说下去,只是好说歹说的劝住邱老今天晚上先好好吃饭,有事明天再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重大的发现,多年修身养性的他,在心神稳定下来后,胃口大开,席间更是谈笑风生。一会给我们讲讲他当年参加考古工作时的趣事,一会又博征旁引的给我们讲述一些关于古代方士为帝王炼丹采药、理山川、定国运的记录。

“定国运,理气势这种说法终归是有些虚无缥缈,但是这些方士们在历史上对国家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历朝历代,这样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前有横扫八荒六合、一统宇内的秦始皇派方士寻找海外仙山、探求长生之药;后有一代英主、将凶名赫赫的匈奴驱逐出中华版图的汉武帝寻仙问道;其后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更是以谈玄论道为风雅之事;及至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也笃信袁天罡、李淳风之流;北宋初期有希夷先生陈抟,助赵家兄弟得了天下;而到了南宋之后,建立元朝的蒙古第一帝忽必烈,更是亲封吐蕃藏传佛教僧人八思巴为国师,加号大宝法王,宠信无比;到了明朝开国,诚意伯刘基刘伯温,道衍和尚姚广孝先后影响了明朝两位开国皇帝。及至清初,也有顺治皇帝出家为僧的传说,其身后更是若隐若现的有大觉禅师玉林的身影。”邱老一一给我们梳理道。

“虽然这里面有很多是传说的故事,但是这些人却都是在正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只是他们当时为统治者所做的一些事情,很有可能因为需要保密的原因,被以讹传讹,愈加的变得神秘起来,最后更是被传为了神话。”

“而且这中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王朝更迭时期,旧的王朝已经崩溃,新的王朝根基尚未完全稳固时,出现并且出名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测一下:在每一个中原王朝建立的初期,都会有这么一批人,为统治阶级进行这样的行动,以巩固和延长王朝的寿命。这批人有僧有俗,有道家的,有佛家的,有方士,有大臣,但不管他们在当时有着什么样的身份,都对当时王朝的政局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这批人,是不是有可能就是现在在我们手里的这个地针的传承者,或者是使用者呢?”邱老趁着酒兴,提出了一个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的观点。

听到这里,我们三个已经完全呆住了。这种想法,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想到,也从来不敢想象的一种概念。听了邱老的这一番话,我发现,以前我们凭借着的自己所谓的推理能力和空乏的想象能力,在邱老面前一比,完全是萤火虫与皓月的差距,显得那么的可笑至极。

我们只是靠着本能的思维模式去猜想和推理,而邱老则是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寻找那些只有蛛丝马迹的贝壳,最终把它们用一条名为逻辑的细线,紧密的穿在了一起。

看着我们有些惊骇的神情,邱老哈哈一笑说道:“是不是很惊世骇俗?科学本来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考古学更应该如此,因为我们是在残章断简中的只言片语,在深埋在泥土中的破碎瓦当,在古老的龟壳、残旧的壁画、锈蚀的铜鼎中,去寻找和还原历史的真相,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到不了真实!因为我们的历史太久远,久远到我们完全无法追溯到这根时间线的最前端!”邱老慨然长叹道。

看着白发苍苍的邱老,我不禁产生了无限敬仰之情。即便我不是很懂考古知识,但我们知道,邱老的这个观点,如果现在在考古界作为一种学术理论中提出来,一定会产生石破天惊的效应和影响,绝对不亚于一场地震,甚至会对现在的考古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产生根本性的动摇效果。更是会被考古界唯物论的主流观点驳斥为歪理邪说。然而他却身份和地位,在这把年纪里,思想还能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放飞。

这是一位为了科学和真理,为了了解祖先的痕迹,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可敬老人!面对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为了这位可敬的老人,我们也要把这次的考察顺利完成,以慰他那颗长久以来,一直惦念着这个传说的迫切的心。(未完待续)

山海经之定鼎传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幻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山海经之定鼎传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