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47、报得三春晖(三)

247、报得三春晖(三)

汪舜华当然知道,作为政治家,尤其是在上位者,是不能有爱好的,至少不能让人知道她有爱好。

但要想占领舆论阵地,光控制邸报是远远不够的——识字的人才多少?能看得懂朝廷报纸的还是读书人!

——是,报纸转载不允许擅自删改,但是人家不会不转载、或者配发评论吗?就算不行,文人也有自己的途径,结社唱和、互相呼应;甚至编一些童谣、传唱一些故事。朝廷也找人,但是朝臣都忙得鸡飞狗跳,汪舜华自己的古文水平又拿不出手,四平八稳的歌功颂德怎么斗得过尖锐刻薄的讽刺劝喻?人家稍微改头换面就能放大效应。

因此,不仅要让人知道她的爱好,还要让人知道,这是一种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雅好。

既然上有所好,自然下必甚焉。

普通群众记不住那些文绉绉的话,但是明君贤后大团圆符合期待。甭管开先官员怎么贪赃地主怎么残暴衙内怎么胡闹,最后等贤臣奉太后旨意前来收拾残局,歌颂一番,就算皆大欢喜。

商良臣就这样干了。其实最初设计很简单,就是少女孙玉洁和青年傅朋一见钟情,在刘媒婆的撮合下喜结连理的故事。

只是情节太过于简单,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因此商良臣反复修改,在老爹的指点下,终于拿出了全本:刘媒婆见傅朋给孙玉洁手镯,就向玉洁要来绣鞋,答应代为撮合。媒婆之子刘彪拿了鞋夜至孙家庄,误将玉洁舅父母杀死,将一个人头投入刘公道家内。刘公道惧罪,打死长工宋兴灭口,县令赵廉将傅朋屈打成招。宋兴之父宋国士控告,也被押入狱。宋女巧姣已与傅朋订婚,前往北京告状。太后责令刑部尚书复查,真相大白。太后复审后,斩刘彪、刘公道,并以孙、宋二姣赐婚傅朋。

汪舜华看得很不爽——这样一改,这傅鹏也太不是东西了!明明已经有了未婚妻,居然还和别人眉来眼去!老婆为他奔波千里,他可倒好,坐享齐人之美!天下有这样的好事!

——为这样的人赐婚,老娘很闲吗?

——再说,这么个案子都要闹到北京才能查清楚,那真的是江山要完!

——知道你是想拍马屁,但马屁不是这样拍的。

其实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大抵如此,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私订终身,被父母豪门权贵棒打鸳鸯,最后高中状元皇帝赐婚大团圆。

这种套路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今小说提前成为主流文学,自然也大行其道。很多人就拿着这样的作品呈给朝廷,希望能够换取一官半职;当然这时候往往成全有情人的就变成了太后。

汪舜华借着这事狠狠地按压下这股风气:“这些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那些卖文字的书生写写也就罢了,你作为朝廷大臣,自有大臣的担当,何必落这个俗套?”

要说还是史太君看得透彻:“那些个才子佳人的小说,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一个套子。什么尚书的女儿、宰相的孙女,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竟是个绝代佳人;只是见了个清俊的男人,便礼法也忘了,父母也忘了,害相思不算,做出后院相会、私定终身的事来,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败坏门风,辱没祖先,怎么就成了佳人?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因为他是才子,就可以‘窃不算偷’?”

“这种小说,最可恶的一点,就是极力宣扬无媒苟合,偏偏还要感动朝廷。让庙堂之上的重臣颠倒黑白,强媒硬保,称颂这等不堪的事;甚至苦拉君父作护身符,管这等闲事。实乃无人心之至!”

话说的重了,不知道是不是被之前的小说刺激到了。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低头。

太后不高兴,商良臣擦了把汗,赶紧表态马上改,孙媒婆纯粹自作多情,傅鹏是因为婚期将近找绣娘孙玉洁绣东西的,丢玉镯纯粹偶然。太后觉得玉洁既然对傅鹏有意思,赐给他不妨事;但傅鹏坚称只心属宋巧姣,宁愿孤独终老。傅宋完婚,玉洁悄然离去,因为这个时代,对于女人还不是那么宽容,经过了这么多事,还有人愿意相信她是清白的吗?不好说。

至于到北京就不必了,朝廷有的是巡按,让他们接了状纸搞定了就行。

汪舜华点头:“这就很好了。”

突然想起来,好像很多年前有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还是两个大美人演的,貌似歌还挺好听,貌似背景就是在明朝时期?

李东阳则以明朝开国历史为题材,撰写了八幕剧《战太平》,讲述花云驻守太平城的故事。这本就是一段慷慨壮烈的故事,因为李东阳的生花妙笔,简直催人奋进、催人泪下。这戏一出,勋贵们的胸脯都挺的高一些。

张懋没精力也没功夫写戏剧,李东阳是朝臣要避嫌。不过他马上重金聘请文林馆的才子姚茂良,撰写《定安南》,讲述当年安南国内乱,杀害朝廷使节,英国公张辅受命出征,平定叛乱,并顺应民意,设置安南行省的故事。

姚茂良是明朝著名的戏曲家,字静山。武康人。有传奇《双忠记》《金丸记》《精忠记》《合璧记》等传世,都是历史题材。

《定安南》很快在宫里上演,汪舜华感叹:“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我们对不起英国公的一腔热血,对不起无数征战安南的将士。”

下面的面面相觑。

汪舜华回过神来。她看过《双忠记》,写安史之乱中,真源县令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坚守十个月,最后双双殉国的故事;于是说:“我再给你出个题目吧,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搬上舞台。”

姚茂良磕头。

太刻意给自己加戏只会适得其反,但只要经典作品在自己指点下产生,就算成功了。

与程敏政、李东阳并称三大才子的倪岳则把目光对准更久以前,写下八幕剧《阿云》。这是宋朝一件很有名的案件,牵扯到司马光、王安石等多位历史名人。

倪岳以新旧党争为切入点,把少女阿云的命运放在朝廷路线之争的尖锐矛盾中。面对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神宗选择启用王安石变法,支持他慎用刑法的理念,阿云得到了从轻处置;但当神宗猝然离世,因皇帝年幼,保守的太皇太后高氏当政,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十七年,尽管有先帝的金口玉言,但阿云难逃一死;与此同时,已经推行多年的新法被尽数废除。

当楚楚可怜的少女命运若风中柳絮飘零的时候,任谁都会怜惜;尤其皇帝已经有了特赦的诏令,但他尸骨未寒,阿云还是被作为典型再次入狱,留下身后嗷嗷待哺的儿女;而在她血溅三尺的时候,传来新帝重刑以及废除新法的诏令,由不得不让人触目惊心、感同身受。

而倪岳选择这个故事,除了为父亲倪谦和继母何青玉开脱,其实也在流露一种政治焦虑:皇帝渐渐年长,他会不会全盘接受太后的政治遗产?如果不能,这十多年的一切努力,是否就要付之东流?

宋史中最引人关注的无过于靖康之耻。汪舜华不喜欢宋朝,主要是朝臣总喜欢援引宋朝厚待士大夫,要求朝廷豁免犯罪的士子;此外,为了借古讽今,讴歌景帝的丰功伟绩、鞭挞隐帝的苟且偷安。

因此,汪舜华提出:“要以古鉴今,把靖康之耻搬上了舞台。”

但这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戏曲不同于影视剧,让扮演皇帝的戏子披着羊皮在台上趴着走,实在有碍观瞻,毕竟现在还有同行。

商辂就提出:“臣以为徽钦二宗虽然昏聩,若搬上戏台,仍大不相宜,恐污圣明。”

没关系,还可以侧面展示。

李贤就提出:“可以用名妓李师师的贞烈来反衬徽宗的昏聩。”

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宋徽宗和李师师的那档子事也是古今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李师师最后的下落有多种说法,但除了老死江湖、被俘北上,壮烈殉国也是古已有之,不算无中生有。

这项任务被交给程敏政,毕竟他就是以写宋朝题材出名的,正好李师师和梁山燕青有交往,可以联系起来。

汪舜华亲自和程敏政探讨小说的构架。他的文笔自然不用担心,只是担心身为士大夫的立场和格局。

其实这话原不用吩咐,程敏政很明白她的意思,下去认真研究了李师师生平,在宋人《李师师外传》和《宣和遗事》的基础上加以演义,撰写了长篇小说《李师师》。以李师师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串联起北宋末年的朝堂、文坛和江湖、市井,以男女情事映射国家兴亡,描摹了一幅末世图景。结构精严,文藻华丽,气象宏大,颇有《桃花扇》的气象。

汪舜华啧啧称美,命其改编成昆曲。台下观众都是唏嘘感叹,汪舜华则发出一声冷笑:“没想到口含天宪的帝王和口口声声忠君报国的士大夫,节操和见识,竟然不如一个婊子!”

历史上程敏政致力于宋史研究,曾经编撰了《宋遗民录》,对明清之际的遗民录编撰影响颇具,这回自然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在戏曲上有建树,也不算辜负一腔热血。

还是林瀚,以陆游和唐婉为题材,撰写了四幕剧《钗头凤》。小说卖得不算好,戏曲却博得满堂喝彩,大家都很感叹,公主命妇们都在拿帕子擦眼泪,太皇太后也是唏嘘,连汪舜华也有点感叹。后世非议陆游的声音很多,但在明朝呆了这么些年,她还是很能理解陆游的,只是对他手贱又跑去招惹唐婉很不满——人家都好好过日子了,你就不能消停吗?有本事搞定你老娘啊!

《钗头凤》都出来了,《孔雀东南飞》也就不远了。作者卢允贞,是当世著名的才女。允贞是兵部郎中卢雍之女。卢雍与倪谦是同窗,只有一女,曾经戏言:“他日授室生子,必讲姻好。”倪岳考中进士,即便履行承诺。

允贞字德恒,号恒斋,不仅生得花容月貌,且是兰心慧质,是当时杰出的才女。只是成婚数年无子,于是屡召媒妁,多置姬妾,以广其后。后来难产而死,倪岳续娶袁氏,但没有留下子嗣,只得过继弟弟倪阜之子倪霖。

婆媳关系自古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不过倪谦两次丧妻,后来被汪舜华强塞了才女何青玉,最开始的别扭之后,倒也夫唱妇随;青玉和允贞感情亲睦。因此允贞虽然为无子苦恼,但没有婆媳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顾虑。虽然没有经历,但自来耳闻目睹不少,尤其青玉还为她提供了不少素材,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卢允贞不愧是才女,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立体鲜明,唱词优雅婉转——肯定有倪岳的功劳。甫一上市,就引发轰动,女孩子们唏嘘不已;当爹妈的也暗暗警醒:虽然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可是也不能太过分;否则真出了人命,尤其逼死自己孩子,那才真叫后悔莫及。

卢允贞成功再现了汉末的爱情悲剧,她的婆母何青玉的则把笔触对准了唐朝的悲情恋人:白居易和湘灵。

与无数爱情悲剧一样,这是万恶的封建包办婚姻惹出的事;但比陆唐更不幸,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为此白居易不屈不挠抗争了近20年,最终却仍然以惨败告终。

在这部名为《湘灵》的长篇小说中,何青玉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苦恋,然而百转千回之后,有情人却终究未能终成眷属,反而一个浪迹江湖,一个青灯古佛。直让人感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湘灵》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街头巷尾都在热议原来大诗人居然也有过这样的不幸;来往的同僚则调侃倪家“占了天下一半的灵秀”。

倪谦笑着应和了,也就由着老婆和媳妇去了,甚至儿子也懒得管了。

回到明朝当太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回到明朝当太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