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北魏孝文帝 > 第二十三章体力不支

第二十三章体力不支

天黑之前,哨探前来禀报,一百武士俱巳平安人城。孝文帝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他即命突击马队向城门附近运动,大队也偃旗息鼓无声地向前。三更一到,城内火起。突击马队配合混进城中的勇士,很快夺下北门。遂将北门牢牢控制,接应了大部队入城。待到天明之后,孝文帝命人将火扑灭,清点战场时,始知曹虎早已率几千人马逃亡,而王肃家大小三十余口安然无恙。

王肃回家同家人见面后,回到孝文帝前再三叩谢万岁为救臣之家小,费尽心机,令臣全家万分感激。此后更当披肝沥胆报效国家,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孝文帝心情甚佳:“王大人不必过于感恩戴德,朕为的是解救南齐万民不受欺压,雍州已下,即当挥师南下,收复全境,一统中华,完成朕的宏图夙愿,已是指日可待。”

王肃又深深一拜万岁,臣阖家老少,还有一请求,望圣上务必允诺,以慰家严在天之灵。”

孝文帝听得有些纳闷:“王大人有话尽管直言,对先生朕是从不视为臣下,只要朕能做到,无有不可之事。”

王肃取出用锦盒盛放的和氏璧:“万岁,此宝本当年赵国传世国宝,齐主昏庸,不配宝璧,我主英明,理当受此国宝。我全家老小共此心意,请万岁受此国宝,亦保大魏万代国事昌盛。”

“先生全家真情厚谊,朕铭感肺腑。”孝文帝反问道,“然先生可记得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语?”

“望万岁明示。”

“君子不夺人之所爱。”孝文帝郑重地说先生全家为此宝璧,以生命鲜血为代价,始得保全。朕为一国之君,难道还不及世间一君子乎。万万不可,务请先生收回。”

“这,是万岁冷了我全家忠君之心:

“朕意已决,莫再赘语。”

由于过度操劳、过于兴奋,孝文帝突然一阵眩晕,长期争战积郁的疾病发作,竟然不支倒地。

王肃同顺子急忙把孝文帝扶上床榻休息,孝文帝体力不支但心中明白,他叮嘱顺子和王肃:“朕染病消息,万万不可外泄,以免影响军心,长敌士气。”

二人回答我等明白个中利害关系。”

孝文帝又喘息着吩咐传旨全军在雍州休整十日,其他各路人马,尽皆到雍州会师。补充粮草军械,准备大举南下。”

冬日的严寒,伴着漫天阴霾,笼罩在洛阳城的上空。留守衙门的气氛是格外的凝重,正使任城王,副使李冲,还有护军李彪三人,全都眉头紧锁,显然是刚刚争吵过,人人脸色都黑着。而尤以李冲最为激动:“李彪,老夫特地找皇上要你共同留守京都,为的就是有事你能冲锋陷阵,想不到你竟然贪生怕死,是个地道的软骨头,恨我当年没有看透你,后悔不该举荐你!”

“李大人,我看是你变了,官做大了,脾气也大了,而今成了国丈,就越发容不得人了。”李彪毫不相让,“怎么你说的都对,凡事非要按你说的做呢?我就偏不去,你能怎么着?”

原来,大魏的附属国高车,拒绝魏国要其出兵五千的军令,在李冲发出最后通牒后,竟然以袁讫树为王反魏自立。对此,李冲和任城王当然不能坐视。李冲遂命李彪带两万人马前去征讨,可是李彪居然抗命不去。而且还振振有词:“万岁出征前,给我们的任务是,保洛阳万无一失,征讨高车国,不是我们的分内事,我们只需上报给万岁,看万岁作何定夺。”

任城王而今是力不从心,他身染重病,时而发冷时而发热,若不然他早就领兵出征了,面对着李冲这一个文官,他对李彪表达了不满:“李将军,你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今天的朝廷重要将领,如果没有国丈李大人的提携,你顶多也就是个百夫长。本王身体染病,国丈又是文官,这平叛之举理应由你承担。照理说国丈之言你应奉为圣旨一般,想不到你竟如此轻视国丈,真是狼子野心!”

李彪被逼出了真话那叛军有十万之众,你们要我以两万人马前去讨伐,岂不是送死,这以卵击石的事我不干。”

“老夫果然没有屈说你,你就是贪生怕死。似你这等惜命的将军,不能为国效力,国家要你何用!”李冲气得周身发抖。

“万岁爷处有大军二十万,就当把高车国的叛反情报给皇上,让万岁爷决定是否回军平叛。”

李冲怒气更炽:“你胡说!万岁在前方为灭齐而血战,留我们镇守京城,就是为的能一心对齐。如果把这事去烦皇上,还要我们何用!”

任城王还在规劝:“李将军,叛军都是乌合之众,虽然号称十万,然毫无战斗力可言,你领军一到,叛众必然溃散,胜利在你的掌握之中,也是你立大功的机会到了。”

“你们便说得天花乱坠,我也绝不领兵出征。”

“你要知道军法无情!”李冲已是忍无可忍。

“别拿军法吓我,不信你能把我治罪。”李彪强硬地叫板。李冲火冒三丈来人!”

武士应声走上:“李大人有何吩咐?”

“把李彪推出门外明正典刑!”

“哈哈哈哈!”李彪仰天大笑,“国丈,你是皇上的老丈人不假,可我官为中尉,你无权杀我。把我处死,你也犯了国法,也当论斩。”

任城王一旁劝道:“国丈,还当三思而后行。”

“老夫宁受国法制裁,也要处死这违抗军令的懦夫!”

“国丈,莫如把李彪的罪行一五一十地上报万岁,请旨定夺。那时该杀该剐,我们就无先斩后奏的罪过。”

“就依王爷之言。”李冲吩咐把李彪打入刑部大牢,等万岁旨意到后再行斩杀。”

紧急邸报送到雍州,病中的孝文帝看后立刻皱起了眉头,他递给王肃先生请看。”

阅后,王肃言道:“想不到高车国竟然反叛,而任城王也患病在身,万岁龙体欠安,是否回军平叛?”

“此时回军,岂不前功尽弃。不灭南齐,誓不还朝。”孝文帝咳了几声,“朕现在不知是否应允李冲的请求。”

“李大人要斩李彪,其实臣看他也是一时气话,李彪贪生怕死固然可恨,但毕竟没有大的过错,这人命关天,不是小事。”

“只是如若不斩李彪,只恐李冲难以下台,不能平息他的怒气,让朕的国丈未免伤心。”

“万岁,如此说来,此事还得圣上自作主张。”王肃还是表明态度,“臣以为杀人似乎不妥。”

“代朕拟旨。”孝文帝传谕,“着将李彪削职为民,赶出朝堂,永不续用。另派大将宇文福前去讨伐高车叛匪。”

任城王接到圣旨,明白李冲定会失望。他犹豫一时,还是派人把李冲请来,递过圣旨:“李大人请看,万岁有了答复。”

“此番再杀李彪小儿,看他还有何话说。”李冲急切地看过,立时半晌无言,继而发疯般地叫嚷起来,“万岁怎能这样,对违令之徒,就当军法从事!”

任城王劝道:“李大人莫要动怒,像李彪这样的无耻小人,已然逐出朝廷,他这一生也就等于毁了,又与死亡何异。”

“万岁他,他不该驳回老夫的提议,让这该死的李彪,却又捡了一条性命,老夫实不甘心。”

任城王还是竭力劝解:“大人也知道,皇上是个仁慈的帝王,他是尽量能不杀人尽量不杀。”“哼!便宜他了。”

任城王令人把李彪押上来,当面训斥道:“李彪,你贪生怕死违抗军令,本当处死,皇上给你一条生路,削职为民,逐出朝廷,永不续用,今后你要好自为之,违犯国法定当严惩。”

“哈哈哈!”李彪狂笑一阵,“李国丈,你那皇帝女婿没有听你的,还是我胜利了,你输了!”

“你,你!”李冲气得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

“你憋气窝火去吧,我姓李的今后还不侍候你们了。我是自由自在,逍遥过神仙一样的日子,气死你!气死你!”

“你,你!”李冲一句话没说出来’扑通一声栽倒在地。

李彪依然是狂笑着离开了。

任城王急忙上前去扶李冲,连声呼唤:“李大人,李大人。”但是,李冲竟然再没有说话,他就这样死去了。

任城王不由得潸然泪下:“李大人,你竟这样因气亡身,太不值得了。”

任城王当即向孝文帝禀报,并安排宇文福统兵两万前去征讨高车。数日之后,前方传来消息,宇文福轻敌中了埋伏,两万人马全军覆没,叛匪之势越发猖獗。邸报传到雍州,孝文帝眉头紧锁,再次发回圣旨,命江阳王元继,再领大军征剿。任城王从邻近州府调集人马,加上平城的守军合共三万人,在江阳王带领下,浩浩荡荡前往髙车。

半个月过去了,前方的战事无任何消息,江阳王也不派使者报信。任城王不知前方胜败,无奈派出探马去前线打探虚实。到后方知,原来江阳王离城十里即已扎下大营,根本未向高车发起攻击。

任城王闻讯,强撑着病体,赶到了前线。江阳王到辕门迎接,让入大帐后,也不等坐稳,任城王劈头便问:“江阳王’命你攻击高车,为何屯兵在此,难道你与敌人相通不成。”

“王叔错怪小王了,我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如能把袁讫树招安,岂不胜似一场血战。”

“对叛贼只有诉诸武力,他不会不战而降。”任城王疑虑地问,“江阳王你该不会也贪生怕死吧?”

“王叔太小看我了,区区反贼,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消灭他们自信当不费吹灰之力。”

“既如此,王侄发兵进攻吧,这大营有本王留守。愿你一战而下,扫平叛匪收复高车。”

“这进攻不急。”

“却是为何?”

“我巳派人送去劝降书信,而袁讫树尚未回答,总要等他有个结果之后,方能决定是否进攻。”

“这,如果他一月不答复呢?”

“那,我就等上一月。”

“袁讫树若是永远不答复呢?”

“怎么会呢,他迟早总要答复。”

任城王气得七窍生烟:“好吧,本王就在你大营不走了,倒要看看袁讫树是如何回答的。”

一转眼,七天过去了。任城王再找江阳王:“我的王侄,想来姓袁的是不会理你了,别再抱有幻想了,发兵进攻吧。”

“不,我还要再等等。”

“江阳王,我命令你领兵发起攻击。”任城王已是怒不可遏。

“不,你的话我不执行。”

“那你听谁的!”

“没有万岁旨意,我绝不发兵。”

“万岁已经有圣旨,要你带兵征伐高车,怎说没有旨意?”

“万岁只是命我领兵前往,并未有明令要我进攻高车国。”

“你真是强词夺理胡搅蛮缠!”

“只知道动嘴说我,你行你何不领兵。”

“我要不是身染重病,何需要你统率人马,实在是让牛驾辕。”任城王无奈返回了洛阳,他立即向孝文帝发出了邸报。

雍州的孝文帝,病情反而加重了。要不是有随行御医调治,他很可能就不治而亡。见到京城的邸报,了解了后方的情景,孝文帝打起精神,召重臣到榻前朕有一事委决不下,任城王染病,江阳王贪生,朕欲回师亲征。后方不稳,剿灭南齐之战便难以一心一意进彳了。”

王肃关切地问:“万岁,这雍州不能得而复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若弃之,再想占领可是难上加难。”

此时,哨探来报:“禀万岁,有军情大事。”

“报来。”

“齐主萧鸾业已病亡。”

“消息确凿?”

“千真万确。”

“好,朕知道了,你下去再探。”孝文帝下定了决心,“各位大人,有道是礼不伐丧,朕决定回师平叛。雍州乃灭齐的跳板,自然不可放弃,朕决定由彭城王与王肃共同留守雍州,你二人文武相济,定可保雍州无事。”

二人应答臣等遵旨。”

大军启程,由于孝文帝是重病之身,走走停停,行进极为缓慢。而江阳王获悉孝文帝已然回军,决意要御驾亲征,他明白自己做得过火了,为弥补罢征之罪,他即领兵攻打高车叛军。经过数月苦战,至当年的十一月,终将高车收复,叛匪首逆袁讫树被斩杀。

得到叛乱已平的消息,孝文帝心情好了许多,病情也大为好转。在御医的精心照料下,孝文帝在499年1月,终于回到了洛阳。任城王、江阳王等前来拜见,孝文帝严词斥责了江阳王的罪过,将功折罪,未予惩罚。此时,孝文帝身体已大见起色,回京次日,即欲上朝理事。(未完待续)

北魏孝文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北魏孝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