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侯门正妻 > 第263章

第263章

"梁成,侯爷为什么要送我宅子和土地?"

"侯爷没说,属下不知。"

明珏微微摇头,萧怀逸送她宅子和土地决不是被她迷惑,一时兴起,那家伙一定有企图。向下人询问原因,问也是白问,可她心里有一个很大的疑团,明知找不到答案,还想问下去,似乎问一些并无结果的问题也是一种发泄。

"侯爷怎么想起买这里的宅子和土地了?"

"这套宅院是前任礼部尚书梅大人的外宅,梅大人受太子谋逆案牵连,被抄家流放,家眷强返原籍,这套宅院就充了公。户部清点获罪官员的私产,准备乐农节之后拍卖,侯爷得到消息,就提前买下这座宅院,又买了宅院周围的土地。"

"该不是侯爷此次立了战功,皇上把这套宅院赏赐给他,他嫌偏僻,就做顺水人情送给我了吧?"若真是这样,明珏会坦然接受,心里也就不再犹疑了。

"不是。"梁成答话很痛快,也实在,"侯爷此次立了战功,皇上赏了他一座庄子,还有连云山的一座山头,就在行宫附近,比这里好多了。"

明珏笑了笑,收起房契和地契,说:"知道了,承蒙侯爷厚爱,我却之不恭。"

有人愿意送她东西,而且正是她想要的,她当然要收下。她不是廉者,不是壮士,也不是贞洁烈女,前夫送的东西又怎么样,照收不误。萧怀逸送的又怎么样?只要能用好用的东西她都会接受,除非萧怀逸把自己送上。

前世,经常在电视电影里看到那样的桥段,女人为显示自己的气节,把男人给的支票撕得粉碎,向男人扔去,这时候往往是特写镜头。她心里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些女人都不收下支票呢?难道收下就没有骨气了吗?

"侯爷的心意,洛九小姐确实该收下,小人回去也好交待。"梁成松了一口气,又说:"洛九小姐若有时间,小人带你去宅院看看,让看守宅院的奴仆见见新主子,洛九小姐想怎么收拾这套宅院直接吩咐他们就行。"

"好,我们现在就去。"

时近晌午,明珏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到现在确实很累了,可她还想去宅院看看。若宅院能住人,水木山庄的船娘和周夫人派来的下人就有地方安置了。她为缺人手头疼,人手的问题解决了,住宿又成了问题,这回全部解决了。

多多成了甩不掉的狗皮膏药,非要和明珏同去宅院。明珏让凝梅把她的去向告诉苏嬷嬷和丫头,并让丝菊、风兰、狗子和元宝跟来,方便使唤。

她边走边仔细查看了房契和地契,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房契盖着户部的印章,地契盖着西城郡衙的印章,两份契约买主的名字都空着。她可以让西城郡衙以这两份契约为基础,填上她的名字,重新制定一份契约,再留一份在衙门备案。

只要契约一换,买主成了她的名字,宅院和土地就是她的产业了。萧怀逸已经知道她就是江宇慧了,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揭露她的身份。宅院的原主人参与谋逆,她是后来的买主,也不能跟她扯上关系,再说第一经手人可是萧怀逸。

至于萧某人送宅院和土地的目的,这老家伙很狡猾,明珏想不通什么事需要他下血本,现在多想无益,只能等他的狐狸尾巴露出来,再见招拆招了。

宅院有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叫"梅隐居",梁成说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名字就换掉,另取一个。明珏觉得这名字不错,梅大人隐了,才会有她这个新主人。

看门人姓钱名福,人称福伯,老夫妇看上去都很厚道。他们俩有三儿两女,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娶妻生子,三儿子也有十七八岁的,长得憨憨的,两个女儿都十三四岁的年纪,模样清秀机灵。他们一家人有十几口人,都住在宅院里,梅家出事以后,就断了他们的月供,一家人就靠打零工佃土地生活。

时值晌午,福伯一家全在,听说新主人来了,老夫妇俩带领儿女孙男出来磕头。明珏到宅院里转了一圈,又问了宅院里的情况,思虑着如何安排。

明珏冲梁成几人福了福,说:"宅院的情况我已熟悉,有劳几位跑一趟。"

"洛九小姐客气了,时候不早,小人也要回去向侯爷复命了。"

"好,代我谢过侯爷。"

送走梁成几人,院子里只剩了他们和福伯一家,明珏松了口气。梁成等人在这里,她只能是洛明珏,好多跟江宇慧关联的事她不方便说,更不方便去做。

丫头搬来椅子,请明珏坐下,福伯让女儿奉上茶水,礼数周到,殷勤客气。明珏让丫头赏了福伯一家,才详细了解他们一家人的情况。

福伯的大儿子叫钱金,以前在梅家的庄子里做过小管事,娶妻七八年了,有一儿一女,妻子原是梅家府里的二等丫头,也是个利落人。二儿子叫钱银,在梅家做过小厮,负责二门上传话,娶的是北郊镇上大户人家的丫头。

三儿子叫钱宝,说话在些结巴,人也愣愣的,倒有一身蛮力。两个丫头分别叫四妞五妞,两人得知丝菊和风兰也是丫头,看着她们的衣服,一脸艳羡。

明珏现在的生意蒸蒸日上,又逢乐农节要办采摘活动,正是用人之际,福伯一家都不错,都是能用之人。房契上只附带了一张他们一家归新主人的证明,没有卖身契,明珏不放心,她想把事情弄清,再给他们一家安排事情做。

"福伯,从宅院的后门进来,有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子?大约有四十多人。"(未完待续)

侯门正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言情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侯门正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