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367章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第0367章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在吕雉目送女儿刘乐离开,并为皇后张嫣、皇长子刘恭的事愁苦不已之时,天子刘盈却是疲惫的瘫坐在未央宫宣誓殿内的御榻之上,有气无力的摆弄着手中的竹简。

在如今汉室,这篇竹简,几乎是每一位有文化素养,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认字儿的‘文化人’,都耳熟能详的经典。

——仓颉。

数十年前,辅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之后,秦相李斯便也同前辈吕不韦一样,生出了‘着述立言,以传后世’的想法;

但不同于吕不韦召集天下文人士子,共着《吕氏春秋》这一长篇大作,秦相李斯却是凭一己之力,写出了日后千百年,用于孩童启蒙的经典:《仓颉》。

便如此刻,刘盈手中拿着的这卷竹简,开篇的第一句话,便直指《仓颉》的历史使命。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神情疲惫的呢喃出书中所言,刘盈的眉头之上,也不由得涌上一抹苦笑。

实际上,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本启蒙书籍,并非是秦相李斯的《仓颉篇》,而是西周宣王时,太史籀(zhòu)所编的《史籀篇》。

只不过《史籀篇》,通篇使用书体繁杂、难学的籀文大篆,到战国末期,别说‘启蒙’‘识字’的作用了,就连能看懂的人,都是少之又少。

待始皇一统天下,并决意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天下唯一通用字体之后,华夏史上第一本启蒙书籍:《史籀篇》,便再也没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在始皇嬴政明诏天下,以‘书同文、车同轨’作为大秦国策之时,首先站出来相应的,便是李斯、赵高等始皇心腹。

其中,丞相李斯着《仓颉篇》七章,中车府令赵高做《爰历篇》六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合共二十章,被世人称之为:秦三仓。

再后来,秦亡而汉兴,地方的教书先生们为了便于教学,便将此三篇合而为一,以六十字为一章,共计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并称之为:仓颉篇。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如今汉室所流传的《仓颉篇》,并不能算是秦相李斯一人所作,而应该是李斯、赵高、胡母敬三人的合着。

但无论《仓颉篇》是否为秦相李斯独立创作,都不影响作为儿童启蒙、识字读物的《仓颉篇》,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是‘儿童启蒙读物’的程度·······

便拿如今,流传于汉室各地的‘汉仓颉篇’中的第一章举例: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

苟务成史,计会辩治。

超等轶羣(qún),出尤别异。

初虽劳苦,卒必有憙(xǐ)。

悫(què)愿忠信,微密瘱(yì)?(sè),儇(xuān)侫齐疾。

通篇六十字,撇开其中暗含的人生格言、是非对错,乃至秦相李斯个人的思想哲学不谈,单就是这六十个字当中的生僻字,便不下五指之数!

别说出于启蒙、识字阶段的幼年孩童了,便是学富五车、闻名地方郡县的名士,在成年后再次看到这《仓颉篇》的第一章,都很可能会卡壳,甚至发现自己有好多字不认识!

开头第一章便如此,就更别提后面的数十章了。

——第二章里的?(yáo)、??(yíng);

第三章里的耆(shì)、襃(bāo);

第四章里的疢()、欬(kài)、捾(wò)、亟(jí)、爨()、嬛(qióng)·······

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在后世九年义务教育,乃至于高等教育下‘学成’的士子们,看到这些字,也难免以手扶额,乃至以袖遮面。

而《仓颉篇》五十五章,除了这些即便到了后世,都能让知识分子汗颜的生僻字外,还包含有李斯、赵高、胡母敬三位历史名人的思想哲学精华·······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刘盈唯一认同《仓颉篇》是启蒙读物的参照,也仅仅只有《仓颉篇》全篇三千三百字,却没有哪怕一个字重复出现·······

至于此刻,刘盈为什么会手捧一卷《仓颉篇》,在这硕大的宣室殿中摇头叹息不止,倒也不是心疼皇长子不到四岁的年纪,就要学如此晦涩难懂的‘先贤典故’。

——与后世不同,在汉室,皇子们的教育问题,早在先太祖高皇帝刘邦登基之时,便已被定下章程。

如寻常皇子三岁启蒙、六岁封王就国,以及太子在三岁启蒙的基础上,外加六岁开始习读先贤经书、典故等,都是汉室‘由来已久’的祖制。

刘盈自己倒还好些,先皇刘邦登基之时,刘盈已经八岁,之后读了几年书,便赶鸭子上架继承了皇位;

但从刘盈往后,皇子三岁启蒙、六岁封王就藩,太子三岁启蒙、六岁始学,却将成为雷打不动的定制。

对于这一点,刘盈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盖因为与后世那些领朝廷俸禄,受天下供养的亲王、郡王们,乃至于更往后当猪养的皇亲国戚们所不同:汉室的皇子,除去未来继承皇位的储君之外,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成为一位实权诸侯王!

在诸侯王自己的国土之内,除去调兵、征税,以及修改律法、税制之外,其余所有事物,都由诸侯王本人,以及诸侯国的‘朝堂’所负责,中央朝堂根本不会插手!

换而言之:在每一任汉天子驾崩之后,储君太子继承的,是整个天下的皇位,而其余的皇子们,也将会成为一个个零散分布于关东大地的‘土皇帝’。

所以,以更高的标准,乃至储君的标准培养皇子,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让皇子们从三岁开始,就去体会秦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母敬留于《仓颉篇》中的思想哲学,虽稍有些不合时宜,倒也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精英教育嘛,是这样的。

但对于民间,那些连加减乘除都要摆着指头算,甚至要算酬作为辅助工具的平民子弟而言,这样的‘精英教育’,显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精英教育,之所以能被冠以‘精英’二字,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必然是将庞大的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在极少一部分精英阶级身上,以保证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合格,乃至‘良’以上!

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储君,那自然是毫无问题,教育未来的诸侯王、土皇帝,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若是将这种教育方式,用在培养、选拔官员的普行教育上,显然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后世,精英教育,也只是极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稀缺资源!

在如今这个贫瘠、落后的时代,毫不夸张的说:就连认字,都已然是极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权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若再以精英教育去提高教育门槛,那别说选拔出足够官吏,以促成中央集权了,便是政权的日常运转,恐怕都很难保证!

所以,刘盈之所以对《仓颉篇》动了心思,就是想要做个大胆尝试。

尝试通过降低教育门槛,起码是降低启蒙、识字的门槛,来扩大天下‘文人’的基本盘,为将来通过考举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提供足够庞大的备选基数。

——在后世,华夏民族总是会抱怨:神州华夏十四万万人,难道就选不出十一个会踢足球的人?

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华夏十四万万人当中,正式注册的职业运动员,却只有寥寥数千,不到一万人;

当国家青年队的主教练,想要从某一年龄阶段,如十三到十五岁之间的运动员中,选拔出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国青队时,可供选择的人选,却往往只有三、五百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常年出现在水星杯八强中的国家,虽然只有数百上千万人口基数,却拥有上百万职业运动员储备;

同样一支青年队,可供这些国家选择的某一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往往都是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庞大数量。

说白了,如今汉室所遭遇的文人少、官员少的问题,本质上和后世华夏足球‘后继无人’,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足够的基数,就不能保证整体质量,和足够激烈的内部竞争;

与此同时,基数的缺失、质量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导致更多的家长对此抱以悲观态度,又进一步加剧基数的减少、质量的下降,从而进入一个‘人越少搞得越差、搞的越差人越少’的恶性循环当中。

幸运的是:不同于后世人对华夏足球抱有的悲观态度,如今汉室对于‘知识’的态度,可谓是人均‘趋之若鹜’。

只要有机会,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放弃认两个字、看两页书的机会!

如此友好的环境下,刘盈想要扩大读书人的基数,显然是事半功倍。

——虽说九年义务教育有些异想天开,普行教育也依旧还有些遥远,但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基础教育,却是刘盈有能力展望的未来。

而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刘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此刻,被刘盈捧在手中的《仓颉篇》。

“嗯·······”

“三字经?”

思虑间,留存于记忆中的一段熟悉旋律,不由自主的涌现在刘盈脑海中,甚至不由自主的轻诵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将记忆中,那段零散的记忆轻声念出,刘盈的面容之上,也总算是涌现出一抹轻松之色。

身为一个亲眼见识过汉太祖刘邦的穿越者,刘盈对于儒家的感官,显然与后世绝大多数人都有些许不同。

但即便如此,刘盈也依旧不得不承认:这篇问世于南宋年间,由名臣王应麟所着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可谓是儒家最‘没的黑’的学术成果。

浅显易懂的内容、与华夏文化背景高度契合的价值主张,都使得刘盈有些按捺不住‘抄袭’的冲动,想要让这篇华夏名着,提前出现在公元前百余年的汉室。

只不过,不同的时代,自然也意味着不同的价值主张;

《三字经》中所记录的某些事迹,也需要刘盈适当的修改,才能更贴合如今汉室的时代背景。

——尤其是那些发生在汉室之后、宋朝之前的事,就算刘盈不改,也根本没人听说过不是?

想到这里,刘盈终是缓缓从榻上直起身,低下头,朝手中的《仓颉篇》深深看了一眼;

而后,这卷被民间奉为‘宗族百年不衰之基业’的汉仓颉,便被刘盈如敝履般,岁首甩到了身旁。

作为华夏文化的璀璨结晶,《仓颉篇》,无疑是一篇专属于华夏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但作为一篇启蒙读物,仓颉篇,无疑是完完全全辜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较于启蒙,刘盈还是更认同仓颉篇,作为一本如《某某兵法》《某氏春秋》一样的名着,或者说名家经典,来供已经启蒙入学的成熟士子习读。

至于启蒙的任务,恐怕还是需要刘盈亲自下场,为往后千百年的华夏孩童们,亲手定制出一本合适的儿童读物·······

“凋版印刷·······”

“嗯··········”

若有所思的发出一声呢喃,刘盈终还是从榻上站起身,若无其事的整了整衣冠。

而后,便见刘盈自顾自走到殿门外,扬天深吸了一口气。

此刻,刘盈迫切想要前往少府,去看看自己先前,嘱咐阳城延的‘国之重器’。

只不过这一次,刘盈却并不需要如往常一般乘坐御辇,在数百倚仗队的簇拥下,前往百里外的上林苑。

——少府作室,以及少府官署,本就位于未央宫内。

而那个被刘盈形容为‘国之重器’的秘密项目,也被刘盈刻意安排在了少府作室内,一处毫不起眼的偏院之中··········

大汉第一太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大汉第一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