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启国 > 第六章:盛安高氏之难

第六章:盛安高氏之难

锦衣少年一路跑到石拱桥,一屁股坐在桥墩上,朝着桥上二人哀叹一声,“这日子,没法过了!”

双手插袖,依蹲在桥栏上的黝黑汉子瞥了一眼锦衣少年,没好气的道:“我说你小子每天正事不做,就知道往黄家酒铺跑,咋滴!是看上酒铺那丫头了啊?不是,你脸皮咋这么厚呢,都被赶出来几次了,不害臊啊?我就纳了闷了,你随谁啊?我们高氏怎么就出了个你这败家玩意!”

锦衣少年翻了翻白眼,嘀咕一声,“反正不随你!”

黝黑汉子抬腿就是一脚,骂道:“滚蛋,别在这碍眼!”

锦衣少年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抬头看了一眼黝黑汉子。

“咋滴!不服?”,黝黑汉子又要起身,

锦衣少年连忙不停点头,讪笑道:“服了服了!您是长辈,你说什么都对、都对!”

说罢,锦衣少年跑远了一点,学着黝黑汉子的模样,双手插袖,蹲靠再一颗歪脖子柳树下。

引得黝黑汉子又是一顿火大!

心想,“这孩子没救了!”

双鬓微白的中年人看着叔侄二人,摇头苦笑,随后双手负后,看着桥下河面上的朵朵漩涡,陷入了沉思。

随着太子被废,东宫无主,整个庙堂之上暗流涌动,人人自危。

要说从古至今,不论是那些封疆大吏,还是那些所谓的朝堂抵住,最惶恐不安的是什么?

是站队!

盛安高氏,当初不过是盛安城中一个不起眼的军武小族。

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里,成长为如今掌管整个幽州军队,坐镇北方的封疆大吏。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那是因为自家老爷子当年站对了队,做了那扶龙之臣!

可是现如今,又到了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该怎么办?

盛安高氏已经在这场洪流之中选择错一次,如果再错的话……。

天威难测啊!

记得在一次宫廷宴会过后,当今皇帝陛下留下那位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御书房中问了老人一个问题:

“东宫之位久悬,不利社稷,老将军有何谏言?”

吓得这位征战沙场一辈子,为帝国镇守北方的老人立即跪倒在地,不敢有任何的言语。

难道真有人会傻到认为,这是皇帝陛下对盛安高氏的信任嘛?

当老人胆战心惊的回到北方盛安城后,没过多久,又从京城传出一个令人背脊发凉的消息。

刑部尚书在朝会之上,请求皇帝陛下下令,再次彻查当年‘六皇子’遇刺一案!

并在奏本之中,一一陈述,刺客或出身于幽州军。

直指盛安高氏有主谋之嫌!

满朝皆惊!

启国最为精锐的两支军队,那无疑是驻守北方边疆的幽州军,和镇守南方国门的永安军!

可是,寒潭一役,永安王战死,永安军损失惨重。

启帝亲征,经历数场惨战,与诸国在镇南关签订停战协议。

其后,永安军便由启帝亲自掌管。

天子本就掌管天下兵马是不假,可是你要看是什么军队和哪种军队?

有些军队,天子也只是表面上的最高统帅而已。

永安军镇守的可是南方门户,一旦永安城破,那启国便没有了任何可以用来阻挡的屏障!再加上敌军得到整个南方的富庶之地作为淄重补给,那可真是虎狼打开了羊圈,还带了一身铠甲!

天子坐镇京城,处理天下琐事,还要遥掌边疆军务,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兵贵神速!难道等敌军兵临城下,还要八百里加急到京城请示军令不成。?

有人要说了,那你可以把永安军交到那些有才能、又忠心的臣子手里嘛,历代朝廷可都不缺这种人。

交给谁啊?

那些兵部之人,让他们坐在京城指点江山还成,要是真的成了手握军权的一方将领,怕是纸上谈兵,那些永安王麾下的老将会服嘛?

至于那些皇室之人,更不用说了,怕是别人还没打上门,自己倒先清君侧了。

做天子的不好当啊!

所以才有了那场永安王遗孤与南方上官家族的联姻,偏在这个时候,永安王遗孤就遇刺!

启帝震怒!

当遇刺的消息传到南方边疆后,永安王昔日麾下的那些将领们差点暴走!上书朝廷,大致意思就是:你说这事咋办吧!

朝廷的态度当然很明确,就两个字,彻查!

这场刺杀,导致了永安军与朝廷出现了一丝裂痕。

后来人们评价那场风波,只能用‘波及甚广’来形容!

就连后来太子被废,庙堂之上有些人在心里揣测,可能就与那场风波有关!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案子又被有心之人翻了出来。

刑部又称掌握了所谓的证据,刺客或来自盛安幽州军。

虽然皇帝陛下在看完奏本之后,重重惩罚了刑部尚书,称其污蔑镇边大将。

但是人言可畏啊!

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如果这件事任由发展的话,那后果可就……。

难道真的是那位刑部尚书想要得罪盛安高氏嘛?

还是说是有人指使而为之。

又有谁能够让一部尚书心甘情愿的得罪一位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呢!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盛安高氏怕啊!

启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幻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启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