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生活 > 重生两世终不悔 > 第4章 新生报道

第4章 新生报道

江南医科大学新生报到时间是2008年9月8日到9月9日,程毅决定9月8日去,因为有表弟宋磊在江城上班,他会去接自己。前世程毅是做的火车硬座,背着麻袋里面带着被子。重生之后的程毅决定不在这样。咱是大学生又不是拾荒人员,带个大麻袋又重又沉很不方便,带着钱到地方买就行了,省事省心。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

很快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程毅坐上哪去江城的K597次列车,这一列火车属于典型的绿皮火车。坐上火车之后,满满的都是回忆。

乘坐绿皮火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票价特别便宜。如果你买的是硬座或者站票的话,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就可以从小县城去到大城市,比打车还要便宜。

虽然票价很便宜,但是后遗症就是人巨多。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车厢里人挤人,两个人的座位可能坐着三个甚至四个人,座位下的大包小包堆得脚无处可放。不但如此,走道、吸烟室,黑压压的也到处是人,很多没买到坐票的人随身携带小马扎,见到空儿就坐下去,你想要上厕所的话,来回一趟越过无数障碍起码得十分钟。这让很多人喝水之前都要先考虑考虑,上次厕所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不过,这次

程毅没有遇到。人满为患的情况,一般发生在过节期间。

不过如果你没啥急事的话,沿途的美景倒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程毅乘坐的这列长途火车,从起始站到终点站会横穿好几个省份,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这绝对是坐飞机或者坐高铁感受不到的。就这样一边欣赏沿途风光,一边和旁边的乘客侃大山,不知不觉中江城站就到了。江城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离得很近。初到江城火车站,程毅并没有感觉和前世有多大变化,依然的破旧,感觉就像一个县城车站。

此时,老表宋磊已在车站等候,两人一起上了江南医科大的接新车。到了学校后,心理专业学姐陈颖把程毅两人送到男生宿舍,并推销电话卡给自己。程毅买了电话卡后,去新生报道处报道,手续完成后,拿到饭卡充好钱和表弟在食堂吃了起来。表弟对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认为经济实惠,味道很好。他以前也时不时的来江南医科大学食堂吃饭的。饭后,表弟有事走了。走之前,他并告诉程毅,有什么事记得打他电话。

再次回到宿舍,3个室友到了2个,分别是法学一班徐清远和公管一班陈志鹏。徐清远的父亲是当地县城的银行行长,母亲不是太清楚,没怎么听他提起。徐清远是他们宿舍的耍酷小王子,没事总爱照照镜子,梳梳头,喷喷发胶,小皮鞋擦的锃亮。

而陈志鹏的父亲则算是搞房地产开发的,这是好听的法。通俗点就是小包公头子,在工地上包点小工程。母亲则是普通全职妇女。陈志鹏号称”闷骚诗人”,没事的时候总爱写一些诗词。

他们两人的家庭条件都不错,三人相互介绍后很快打成一片。

第二天,第三位室友法学一班薛建华到了。薛建华号称:“侠哥”,总是特立独行,来如影,去如风,看上去如同一个孤独的侠者,游荡在大学校园里。他家是本地的,父母开车送来的。薛建华的父亲是江城市环保局副局长,母亲则是江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薛建华属于知识分子家庭,但是他本人这是少言寡语。后来听她母亲讲:“建华性格内向,初中时被同学欺负,慢慢的就变的不怎么说话了,到了高中话就更少了。”

陈志鹏远和程毅很有礼貌的和薛建华父母及其本人打了招呼。薛建华本人前世比较内向,程毅从入校到毕业和他说了不到100句话。上一世,程毅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徐清远他们三人则条件不错,经常是他们请自己吃饭。

这一世,程毅中了580多万。在庐州、北京和上海都买了房子和门面,每年光房租收益就几十万,况且自己卡里还有200多万没有动。

有钱了,自然可以豪爽一把。程毅决定请各位室友吃饭,薛建华也被喊去。吃饭的地点选在了江南医科大学南门附近的老妹菜府。这是一家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不错的饭店,菜的口味、样式都不错,大家吃喝都很尽兴,无形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重生两世终不悔》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重生两世终不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