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戏小说 > [三国]闭月 > 66、

66、

上课之前, 方夏先与甘玉闲聊了会。

她问了问甘玉的学习情况。

甘玉开始被方夏送入了学堂读书,后来蔡琰到了, 因为甘玉作为方夏唯一一个弟子,蔡琰难免与她有几分照顾, 因此渐渐也熟悉了。毕竟其他文士虽然常去蔡琰那里借书,但男女有别,蔡琰通常是避而不见的,只留下人招待,因此能够跟她亲近的人比较少,甘玉算是一个了。

方夏听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此时瞧着甘玉, 竟然也看出了两分蔡琰那样的文静来。想了想,以后甘玉若是能够成为蔡琰那样知书达理的才女,也确实比她这半桶水强。就算之后是乱世,才女没什么用, 但甘玉这身板, 要是去学武,恐怕还不如当才女呢。

至少可以作为文官处理点事情。

她道:“昭姬之才,远胜于我,你跟着她学,这倒不错。”

闲话完毕,这才正式开始上课了。

方夏心有所感,于是这跟甘玉上的第二课, 讲起了法。

人无法不依,国无法不立。

但是漫长的古代都是人治社会,因此,人的想法,常常是高于律法存在的。尤其是,汉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时候,可是不管什么忠孝愚孝的,什么事情,套个孝字,总要多出三分理来。就跟后世之中,经常强调的所谓政治正确一样,这种观念已经十分深入了。

方夏之前看到的那个案子,还是百年之前的事情。杀人者,是一个家庭贫困,母亲重病的孝子,还是个寒门读书人,而被杀之人,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宰肉屠夫。因此,在断案的时候,县长先天立场,就处在和他一样的寒门子弟身上。

再加上断案的时候,一方死无对证,杀人者声称,对面言语污秽,不堪入耳,甚至涉及到他的母亲,因此才愤而杀人。事后,他想着事情已经做下,大丈夫敢作敢当,因此还割了一小块只够母亲食用的肉带回去,为他的母亲滋补身体。

既然杀了人,按律偿命,他绝无怨言。只是他家中还有寡母在堂,别无余亲,望父母官以后能够看顾他母亲一二,他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县长听了这份辩解之后十分震动,于是不但没有将他入狱,反倒是嘉奖他孝心可嘉,容他归家侍母。

虽然律法上,这个人确实是有罪的,但人治的特点就是,主流思想远远比法律更重要。县长作为一方父母官,在境内基本上说什么是什么,根本轮不到律法出手。如果杀人者也是个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钻不到读书人的队伍里,那么结局又会变成另一个样子了。

这个案子,在当时十分轰动,官场上都认为县令有识人之明,还成了一段佳话。

正因为如此,才会被陈群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里面。

根据判法的惯例,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案例,那么很可能会照着以前这个判定,继续维持。

这就叫寻古,属于儒家尊师重道的胜利。

陈群对这个案子,也是持正面态度的。

作为世家子弟,陈群天生立场自然站在读书人这边,特指是世家读书人,寒门次之,其他没影儿。虽然他相比儒家,受到法家的影响更深,但在他看来,杀人固然有错,但为母杀人,事后处母亲所需,那一小块肉之外,不拿其余东西,坦坦荡荡,不拿非己之物,也算君子之风了。

方夏把这份竹简给甘玉读了一遍。小丫头上了私塾,也跟蔡琰混了不少日子,但认识的字还有限,虽然陈群字如其人,十分工整,找不到缺漏,但让她看,也有点为难了。

当然,方夏要不是继承了貂蝉的记忆,她也是个文盲,只能连蒙带猜。还是如今已经抛弃了秦时的小篆,改用隶书为主的缘故,不然的话,更是看天书。

慢慢读着,方夏又一次觉得三观受到了挑战。

以前方夏觉得三观正直程度,应该是荀≥陈群>不可逾越之壁>郭嘉

现在她已经不想了。

跟古人讲三观,最后受伤的是她自己,还是从甘玉这个娃娃抓起好了。

读完之后,方夏问:“有什么想法吗?”

甘玉眨巴了半天眼睛,支支吾吾的说:“陈大人说的,挺有道理的。”

“你真是这么想的吗?”方夏又问。

甘玉不由得低下了头。

她这次说了实话,回道:“我觉得,杀人总是不对的吧?”

小孩子思想还没有僵化,甘玉又是女孩子,从小没有被儒家思想洗过脑,这种想法才是正常的。

“不错。功该赏,过该惩,此人虽然示母至孝,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若人人效仿,日后焉有宁静?”方夏点了点头,夸了她一句,这才给甘玉正式上课。

方夏没打算挑战整个法律体系,因此嘴上留了点德。

事实上,她真正的想法,觉得这个杀人的寒门弟子,真的是作,死有余辜。

你杀人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还有母亲需要奉养呢?而且到底因为什么冲突,又发生了些什么,死者是否真的辱骂过杀人者母亲,这些都是未知的了。而且,方夏觉得看那人对答如流,心中早有腹稿的样子来看,要说是冲动杀人,不可能如此周全。

甘玉听得十分认真。

跟甘玉讲课的过程中,方夏几乎也把才看过的竹简,给温习了一遍,不论说到哪里,都有个大体印象。到时候,和陈群讨论的时候,应该够用了。

随着这一课进行,方夏也觉得心中郁气散了不少。

就在这时,有卫兵大声道:“貂蝉大人,荀荀大人有急事派人求见。”

以前若是有事儿,喊荀大人就可以了,不过现在荀攸也来了,为了分清名字,卫兵的嘴巴就得多动两下了。

方夏看了甘玉一眼,停下道:“时候也不早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去休息下吧。若是想去昭姬那里,带上两个卫兵,注意安全。”

“嗯!”甘玉跟方夏叩首,便跑出去了。

紧接着,便有一个让方夏颇为眼熟的士兵走了进来。

“拜见大人。”

方夏想了想,道:“起来吧,你是……炳元麾下的亲卫?”

昨天,因为黄巾那边需要熟人,荀攸就找方夏调了几个管亥的亲卫走。

“文若有何事?”方夏问。

他站起身,恭敬的跟方夏回答。

原来,因为郭嘉被方夏禁足喝药,因此方夏把处理黄巾的事情,都交给了荀攸。

荀攸办的不错,前天还跟方夏汇报了一下,昨天调了几个人,也没出什么问题。但是不久之前,就出了一桩事儿。

收编的黄巾部,与本地百姓发生了冲突。

原来,因为战乱十室九空,为了方便,荀攸的意见是就在原址住一部分,再盖些屋子,就能很快把人给安置下来。相比找乡野重新盖房子,简单太多了。前者半个月,后者估计半年都未必弄得完。

但原来的村子,虽然许多人走了,可总有些故土难离的,哪怕知道留下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就是不走,宁可死在家乡。他们也算运气不错,方夏入主许昌之后,也算治理的井井有条,同时作乱的贼寇也少了很多。

这些百姓,看着黄巾过来进驻他们亲友的屋子,有些接受不了,黄巾虽然一盘散沙,战斗力堪忧,但好歹是见过血,动过手的,对付这些普通百姓也不杵,这么一来,双边对持,就不免发生了冲突。

荀攸离得不远,立马带上几个黄巾中说的上话去,去处理此事了,他则是奉命回来汇报。

目前荀总管许昌大小事儿,他知道了此事,并不担心荀攸,只让他来与方夏说上一声。

方夏道:“公达、文若可否需要我亲自跑一趟?”

“两位大人并不曾提起。”

方夏说:“我知道了,你回去复命吧。”

荀攸和荀那么淡定,想来不会有什么大事儿,既然如此,她暂时也不用去。

方夏唤来卫兵说:“把长文给我叫来,我有事与他谈。”

“是,貂蝉大人。”

陈群倒是没事儿,很快就过来了。

方夏拿起竹简,与陈群谈起正事儿来。

她本来的想法,是陈群想做,就让他去做,免得闲得慌尽跟郭嘉作对了。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律条,有些很值得商榷。方夏不想让它们轻易通过,这会让她怀疑自己的智商,并且觉得自己是个智障。但拒绝可以,总得给陈群一个说服他的理由,而方夏一下子又找不出个合情合理的来。

最后,方夏想了想,干脆就以,目前什么都草创为理由,让陈群先把几条最基础的,类似于约法三章的条例弄出来。

目前大汉还没有完全崩塌,律法当继续以汉律为主,辅以治下小部分私法。

方夏给陈群画了个大饼,在驱除董贼,匡扶汉室之后,重修律法一定有陈群一席之地。

陈群虽然不好忽悠,但面对这个诱惑,还是买账了。

于是,方夏终于混过了这一关。

最后,现在定下的律条也只不过简单几样罢了。

[三国]闭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网游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三国]闭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