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 > 第37章 城

第37章 城

正月十三,程府的仆役开始在庭院的树木上挂起了各色的小灯。正月十四,程府的各处房檐屋角也都挂起了灯盏。经过前时间的频繁宴会,现在程府的宾客已经渐渐少了些,李玉儿她们这些厨房的丫头也轻松了些。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的主食是元宵。早晨主要是水煮元宵,馅料各种各样,主要有甜味的、咸味的、酸味的,分为荤的和素的。有用米酒煮的,有用干桂花等香料煮的。一天早上做了十多种口味,让程府的主子任选。

中午还是主食水煮元宵,不过也加了米饭和其他菜品,除此之外又做了油炸元宵,和清蒸元宵,李玉儿在厨房里学到了各种元宵的做法,不由感叹: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忙完了午饭,晚饭简单多了,因为晚上的元宵都已经做好了,到时候直接煮简单了。现在上厨房的人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了,基本这个月上厨房丫环的假期都排在今天的。

李玉儿是二等丫环,现在每个月有两天休息时间,但因为正月里太忙了,一直没有排出空闲来,现在有机会她当然要好好看看通州府的元宵节了。午饭过后,李玉儿回屋换好衣服,同屋的周囡囡已经迫不及待的等着了。李玉儿发现一直忙碌的吴平平居然也在。

“那蒋婆子舍得给你们放假了?”李玉儿好奇的问道。

“那婆子的性格一眼能望到底,虽然刻薄寡恩,但想要投她的好,也容易。”吴平平毫不在意的评判,换好了衣服对着水盆照了一下继续道:“今天你们都要去看花灯,怎能落下我一个。”

“那真是太好了,说起来,这么我们还没有一起出去过呢。”周囡囡高兴道。

外面太阳当空,温度却不高,阳光洒在身上,照的人暖洋洋的。

李玉儿她们刚从程府后门出去,看到了外面热闹的街景。两边的房屋和树木上都挂满了红灯笼,到处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穿着新衣,面带笑容的行人,被路边买花灯的小贩拉住,也不生气,而是蹲下来仔细挑选小摊上的花灯。旁边的商贩更是卖力吆喝,希望博得更多的人关注。

平时没见过这么热闹的情景的周囡囡,现在感觉两只眼睛都不够用。李玉儿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对这次的逛街之旅更期待了。继续往前走,前面的人越来越多,李玉儿她们都要注意着才能不被挤散,前面还不断地传来大声叫好,勾得三人都起了好奇心。

反正也是看热闹,李玉儿早决定今天要好好放松自己,因此在周囡囡和吴平平提议挤过去的时候,李玉儿随即同意了:“最好还是手都拉着,免得挤散了。”

即使是想要放松自己去凑热闹,李玉儿还是很注重安全问题的。

李玉儿三人个子都不高,手拉着手,顺着人流,很轻易的挤了进去。不出所料,里面是一个杂耍班子正在表演。在这个娱乐活动贫乏的时代,这些表演显然是很吸引人的,看着周围人如痴如醉的表情知道。

中间那个带着面具的高壮男子忽然从口中喷出了一把大火,周围人毫无防备之下,被吓得够呛。稍后才反应过来,才觉得分外刺激,纷纷拍手大叫:“好!”

周囡囡看得兴奋,双手都拍得通红了,平时冷静自持的吴平平这时也是两眼放光。李玉儿本以为自己见识过各种表演,不会惊讶,但刚才看到那火差点要烧到那个围观的大婶,即使知道没有危险,心还是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现在才知道看表演,还是氛围最重要,即使那些表演难度并不高,但周围的氛围还是感染了李玉儿,让她看得十分尽兴。

杂耍班子又表演了几个节目,眼看着太阳都偏西了,也谢过众人,拿出托盘来收钱了。围观百姓虽然仍旧觉得不够尽兴,但都纷纷掏出铜钱打赏。

李玉儿看周围人穿的好的打赏五六个铜板,穿的差的也有不打赏的,大部分人都是打赏一两个铜板。略一思索,李玉儿也从荷包里掏出了一个铜板递过去。吴平平虽然有点肉痛,但递钱过去的时候也不犹豫,周囡囡看得高兴,还想像别人一样给两三个铜板,被吴平平眼疾手快的阻止了,才作罢。

人群渐渐散开之后,吴平平把周囡囡拎到一旁说教:“一个月二十五文钱,你还想摆阔!你置新衣裳的钱够了吗?你过年前不是说要存一套衣裳钱吗?”

“好吧,刚才是太高兴了。”周囡囡开始嘟着嘴道。

李玉儿在旁边感叹道:周囡囡果然是个小孩子,不像吴平平这么早熟。她平时看着也懂事,但存钱这事儿上看得出她没定性。

这倒也是件小事儿,周囡囡表示记住了之后,三人继续逛街,毕竟是难得的闲暇时光,不能浪费了。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因为今天是元宵花灯节,程府也没打算宵禁。李玉儿她们可以在外面待久一点。虽然天还没有黑尽,但商家都已经把花灯点起来了。

随着时间流逝,天空渐渐黑尽,整个街道璀璨而温暖起来,到处都是散发着柔和光芒的花灯。

夜色下这些花型的花灯显得格外的朦胧与美丽,小动物形态的花灯,显得格外娇俏可,而那些复繁的宫灯也兼顾了精巧和大气,李玉儿站在这灯火的海洋中,感受着这些花灯里包含的美好希望与祝愿,心里感叹着这些手艺者们真是心灵手巧。

天上的玉盘已经撒下了银辉,各个小摊上的花灯都在争奇斗艳,李玉儿感觉都快看不过来。

“你们快看啊!”周囡囡扯了扯李玉儿和吴平平的袖子,惊喜道。

李玉儿已经听到了后面传来的声音,往后一看,才知道周囡囡在惊讶什么,那是一条巨大的龙灯。

那条灯龙通身透亮,扭动着庞大的身体,追逐着前面巨大的火球。那条灯龙一点点朝着李玉儿的方向靠近,李玉儿才渐渐的听到了锣鼓喧闹的声音,才看到了龙灯底下是几十个大汉在舞着。周围的百姓都发出惊叹的声音,往龙灯的方向围了过去。

“我们也过去吧!”周囡囡跃跃欲试,吴平平也有些意动。

李玉儿看了她们的样子,连忙拦了个笑的开心的大婶,问她这龙灯要舞到什么地方去。

“这灯要舞到城外清水河去。”大婶热心的说完,奔着龙灯去了。

李玉儿来到通州府也有几个月了,虽然很少离开过程府,但对周边的环境也了解的差不多了,便遗憾的道:“等龙灯到了清水河,大概到子时了,府上虽然允许今天晚归,但子时还是要落锁,我们看不成了。”

“好可惜,要是再晚一点落锁好了。”周囡囡失望道。

吴平平现在也反应过来了:“明天还要干活儿呢,即使今晚不落锁,也得在子时前赶回去,不然你白天打瞌睡,看陶厨娘不抽你!”

三人又看着花灯,一路从街头走到巷尾。各个花灯摊子上都聚集了一批人在猜灯谜。大的只要十个铜板,小的只要一个铜板,可以选取一个花灯,猜上面的灯谜,猜中了,可以得到那个花灯。

一个铜板并不贵,周围的百姓都在积极的参与。第一次猜不中,以为是运气不好,碰到了难的谜题。看到别人的谜语简单,自己也会,便再掏出一枚铜钱,希望能碰到简单的,这样再三几次后,终于得到了花灯,心满意足的回了家。好心情的他们也不会计较这灯是否物超所值了,毕竟图的是个喜庆。

“那些灯都好漂亮啊,要不我们也去猜一个?”周囡囡有点小心的提议道。

“你会灯谜?”李玉儿问道。她自己是没有信心的,要是碰到了简单的动物灯谜和物品灯谜,她还能回答。要是碰到了字谜她可抓瞎了,虽然她能够勉强认识这里的文字,但要让她拆开来写,她也会几个见过的。

“只要一个铜板!说不定运气好,碰到了简单的呢?”

“即使你运气好,碰到了刚好能猜到的灯谜,但我们有多余的灯油吗?没灯油这花灯晚上可看不到。”李玉儿不想她花冤枉钱,耐心的问道。

吴平平拉着周囡囡往程府走:“我看她是这个月多了二十几文月例,烧得慌。”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玉儿也跟着回程府了。对于周囡囡的心态李玉儿倒是能够理解,小孩子没见过什么稀奇玩意,想要拥有是很正常的。李玉儿估计:周囡囡在家还是很受宠的,应该没有看到大人为银钱操心。

皇宫里,第二天起床的皇帝心情舒畅了一点,因为昨天上元节天气很好。虽然他不相信这天天气好真的预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但终于不像去年那样天气反常了,也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昨天有什么紧急的奏折吗?”皇帝张开手臂,任由宫女服侍着穿上龙袍。

旁边的秉笔太监躬着身子道:“陆大人送来奏折说‘灾民已经顺利送到边关了’”。

“好!把奏折拿过来。”皇帝大声道,此时他眉间充满了喜意,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前解决了一件麻烦事,让年都过不好的他,不由心情舒畅。

秉笔太监十分了解皇帝的心思,这份奏折放在最上面的,因此很快找到,递到了皇帝的手上。

钦差的这份奏折详细的讲述了这次安抚灾民的过程,把当时通州府的危机、灾民的绝望、蒋府的野心、程府的大义以及他路途的艰辛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当然其中不免有夸大之词,但其中文辞之精妙,不愧是挤过了科举独木桥的人。把皇帝看得情绪激动,仿佛也经历了整个过程,心里对蒋家恨得牙痒,对程家也有了几分好感。(83中文 .83.)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仙侠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