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生活 > 异能刑警 > 第二十二章 纯粹的人

第二十二章 纯粹的人

吴用坚持到干柴烈火肉搏大战结束后,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而禅房里的“烈火”,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在叮嘱了“干柴”几句,“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明天按原计划办事”等话语之后,也飘然离去,毕竟在此次事件中,她燃烧了那么久,体力同样损耗甚多。如果再不离去,万一“干柴”再次纠缠,要求燃烧,明天恐怕两人都起不了床了。尝到了腥味的“干柴”,此刻是异常危险的。

等“烈火”走后,吴用并不敢跟着离开,毕竟他还不知道“干柴”会不会跟着出来。只等“烈火”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干柴”在房间里长吁短叹,不知道想些什么东西时,吴用才敢悄悄地离开。

第二天,传说中的与地狱沟通的法事如期举行了。

跟一般的法事一样,灵隐寺的每一个角落,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幡旗,这些幡旗的颜色不一,但主要以黄色和白色为主,令整个场地充满了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

而在灵隐寺的主殿上,则摆了几张漆黑的,方方整整的桌子,桌子上面摆满了果品、三牲、酒水、米饭等,沙盘里,檀香的香雾缭绕,火烛跳动,不时有一些烛油从上面滴落下来,把沙盘滴成了一朵朵好看的红花模样。

桌子的旁边,铺了几张红地毯,地毯上放着几个软垫子,那是专门给人跪拜用的。另外在墙壁的边沿,有几个和尚还用凳子支起了一面铜锣、一面钹和一个牛角,这些显然都是作法时需要用到的器皿。

吴用等人一早就被邀请沐浴更衣过来等候了,此事毕竟非同小可,不仅关系到胡蝶能否脱离昏迷状态,还关系到祝英台等人能否脱离死亡通知书的魔咒。事关四个人的身家性命呀,谁敢马虎呢?

悟道主持还没有出现。

正在众人等得焦急的时候,突然听得大殿外面传来一阵嚷嚷,“放开我,我不要出家,我不是什么伏魔罗汉,我要去控告你们,你们这是控制人身自由,严重违反了人权……”

话音刚落,只见三四个和尚押着一名三十来岁的男子进来,此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众人从监狱里将他劫了出来,而后又把他当作伏魔罗汉打晕了绑起来,一路放在车尾厢带到此处的赵括!但直到现而今,他依然不肯承认自己就是伏魔罗汉。

其实他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尽管被从牢里救了出来,可一个尚未看破红尘,也不信佛的人,怎肯甘心出家,用一辈子去长伴孤烛呢?更何况,他并不是重刑犯,他的刑期并不长,仅是区区的一年而已,为了不坐这一年牢,却得牺牲自己的一辈子自由,他即便是傻瓜,也不愿意这样做啊。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悟道主持出现了,他的眼睛有了一个明显的黑眼圈,眼皮甚至有些浮肿,而他走路的脚步虚浮,少了平时的那种稳重,他的这种情形,以前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在弟子们的眼中,他一向都是个成熟稳重,办事老练,受人尊敬的方丈。

但吴用却知道是怎么回事,昨晚烧了那么久的干柴烈火,不精元虚弱才怪呢!别说是出家人,就算是神仙也顶不住啊。

悟道看到他眼中的伏魔罗汉如此难缠,不由得眉头微皱。当即对那几个弟子招招手道:“把他带到方丈室来,让我好好跟他聊聊。”

听他如此一说,那几个弟子如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般,当即押着赵括向方丈室走去。

也不知悟道主持有何妙术,原本还大嚷大叫,一路拼命挣扎的赵括,进入了方丈室后不久,竟然奇迹般安静下来了。众人再也听不到他那不满的抗议声。

半个小时后,赵括和悟道主持笑吟吟地从方丈室走了出来,让外面不了解情况的众人大惑不解,这搞的是什么跟什么嘛,才不过进去那么一会儿,赵括的态度竟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样的情形实在罕见得很,难道是他们暗中有什么勾结,悟道主持应承了他什么可以接受的条件?

然而,不管怎么样,这个难缠的家伙终于接受了他就是伏魔罗汉的身份,而到此为止,他们也算是完成了佛祖交给的任务,经受住了他的考验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就很好办了吧?只要这次法事完毕,死亡通知书成功解除,众人便可以得到一个自由身了。众人皆为此事松了一口气。

但悟道主持却不理会众人是什么心情,他命令弟子拿来剃度的用具:一把剃刀,一盆清水,一个肥皂盒,一个受戒香碗,另外还有剃度专用的度碟文书等东西。

“阿尼陀佛,赵施主可是诚心归皈我佛?”悟道主持宣了个佛号,很虚伪地道。

众人听了他这句话,不禁在心里暗骂:这老秃驴,明明是他自己劝得人家出家的,却在此时说这种话,什么意思啊。难道说,他的脸皮已经厚到了传说中无已复加的地步,什么虚伪的话都说得出来?

然而,赵括的反应却大出众人的意料,他居然点点头道:“是的,大师,我诚心归皈佛门,从此遵守佛门清规,一心向道,绝不再沾染红尘之事。”

天,这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也太令人吃惊了吧?吴用还从来没见过态度像他转变得这么快的人,还在半个钟之前,他要死要活地嚷嚷着,要放开他,要去控告众人侵犯他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可没想,才这么一会儿,他竟然一百万个服从了,这全都赐跟悟道主持的密室交谈之功啊。真不知悟道说了些什么迷死人不赔钱的话,竟然让这个桀傲不群的家伙俯首贴耳地听从他的安排了。

然而,众人虽然深感意外,却并没有人阻止他出家的意思,相反,众人辛辛苦苦,冒着莫大的风险把他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他出家,让他做回伏魔罗汉,如果他不做,众人怎么交差呢?可是有四条鲜活的生命紧系在他的身上啊。

“既然你没什么意见,那么剃度就开始吧。”悟道大师道。

旁边一名弟子听闻此言,立马念念有词地打开了度碟,在上面记录下了赵括剃度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籍贯、剃度时间、剃度人员等,也就是说,以后尘世间就没有赵括这个人了,而只有剃度后的,法号为伏魔的和尚,唯一还可以调查得出他以前是个什么人的,只有看这度碟的记载了。

等负责记录的小和尚完成度碟的制作后,悟道主持便拿起剃刀,在水盆里沾了些水,然后再把一些肥皂水抹到赵括施主的头上,接着又念念有词地往剃刀上吹了一口法气,在赵括施主的头上比划了一下,便专心地剃度起来。

可以说,如果悟道主持去当一名专门替人剃头的理发师,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他的生意恐怕也会相当的好。他在这深山老林里的灵隐寺里藏着,实在是明珠暗投、埋没人才了。不到十分钟的功夫,赵括脑袋上的头发便全部掉光了,露出一个油光锃亮的,带着强烈的佛教色彩的光头。

但剃光头只是剃度的一个环节而已,紧接下来,悟道主持还需要把法力加持在香上,然后在赵括头上弄出几个整齐而有型的戒疤来,这一步才是名副其实的受戒。其中有八戒是特别要注意的,分别为: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注:“《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唐僧给八戒取得名字是有一定含义的。五戒是居士也就是信佛的不出家的人所受的戒,可以按照自己的执行能力受一个乃至五个.没有十戒的说法,出家人最开始受沙弥戒,一共十条.具足戒是出家人在符合条件之后可以受持的戒律,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非常严格.八戒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最严格的戒律,和沙弥戒比起来只有很小的差别.最短可以只受一天,最长也可以终生持守.作为严格的谈戒律来说,在家人的五戒之中没有不食肉的戒律,当然汉地佛教徒有食素的传统,这是提高了对佛弟子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无法执行的人来说,也有揠苗助长的效果.但是如果受了不杀生的戒律,那么不去杀生,这是应该的.让邻居帮助杀生,自己吃肉,这的确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号称自己学佛的人实际上对于戒律本身并不能严格执行,如果这样的话,不如舍戒.另一方面,为他们授予戒律的出家人在对于戒律的解释说明和教育工作上面也做得不好,使戒律没有能够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当一个新入门的和尚,在完成了剃度和受戒之后,他才真正算得上是佛门中人了。(未完待续)

异能刑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异能刑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