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蛮族战皇 > 第16章 风雨飘摇

第16章 风雨飘摇

在南宋的靖康之耻不久,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赵构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此货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绍兴和议为依据,用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并无耻的陷害和杀害岳飞。

赵构与公元116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此人人品低俗卑贱,但是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但是我想后人没有谁会花一毛钱保留他的真迹。

宋孝宗赵昚为南宋第二位皇帝(116年--1189年在位),他为宋太祖七世孙,事实为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于高宗赵构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这个事实前面已经讲述得很透彻。

绍兴三十二年(116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7年,也为南宋建立了很多公德,吸血了岳飞的冤案,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时,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当时就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月他又禅位于太子赵惇,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他一直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赵惇与孝宗赵昚历来父子脾气不和,赵惇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赵惇,系孝宗和郭皇后第三子,为孝宗原配郭氏所生。

郭氏出身名门,为宋真宗郭皇后外家的六世孙。

郭氏在宋孝宗继位前病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郭氏共生四子:长子赵愭,封邓王;次子赵恺,封庆王;三子赵惇,开始封为恭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第四子早夭。

宋孝宗原本打算先立长子赵愭为太子,但不久后赵愭病死。按照顺序,太子位应该轮到次子赵恺。但宋孝宗心里更偏爱三子赵惇,认为赵惇“英武类己”,而次子赵恺过于宽厚仁慈,说白了就是嫌赵恺做人没脾气,系窝囊软弱,赵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幸运地立为太子。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还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

这样虚假的表面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他自己心里也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宋孝宗早日传位。

有一天,赵惇故意对宋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特地给我送来了染胡须的药,不过我没有用。”

这弦外之音就是你儿子都已经一把白胡子了,是否父皇考虑我能皇帝的事了。

宋孝宗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意,当时的朝局并不是这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却故作不明白,并且严肃地回答道:“白胡须有什么不好?刚好可以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

赵惇在此碰了钉子后,不敢再公然试探,转而讨好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想靠太皇太后的力量来取得皇位。

吴太后也明白赵惇的心意,曾经向宋孝宗暗示过,但宋孝宗却说太子还需要历练。

这一系列的事件,在赵惇心中留下事实很重的阴影,从而直接导致他开始疑惧自己的亲生父亲。

由此父子产生很深的隔阂。

绍熙五年(1194年),当了五年皇帝的宋光宗亦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在位1年,享年55岁。

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宋宁宗赵扩,系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光宗和李皇后第二子,属相鼠。

对皇帝的诞生很多文人都是那一套玩意......李皇后梦见一个大太阳坠落到庭院里,用手承接它,从而怀孕有娠。

直到宁宗出生当天夜晚,祥光绕室。

宋宁宗赵扩(1194年7月4日——14年9月17日)在位,当政共计1年,年号庆元。

1194年为太子,不久继位。

宋宁宗继位时,其父宋光宗尚在,改太上皇,名义上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实际上是赵汝愚、赵彦逾、叶适、徐谊等朝臣以宋光宗无法执丧为理由,透过外戚韩侂胄从中连络,获得高宗吴皇后支持所造成的宫廷政变,逼迫宋光宗让位。

宋宁宗继位後,宗室宰相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不和,两者互相争斗。最後韩侂胄使用「宗室不得为宰执」的祖宗家法,让宋宁宗罢免了赵汝愚,并且将其所提倡的理学称为伪学,对理学家造成了打击,还造成庆元党禁。

其后的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4年9月17日—164年11月16日在位)。

其在位40年,享年60岁,原名赵与莒。

宋理宗早期很少理会政事,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这也是一位撒手掌柜。

一直到1年史弥远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

1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理宗当时崇拜理学,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丞相处理,先后有吴潜、丁大全、贾似道等。

1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事实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可能过问。

亲政之初,他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

这导致1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他164年逝世于临安。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

这都是他用了奸臣丁大全、贾似道的后果。

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

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

随后这群贼寇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就地焚毁。

这也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结果。

但是一个不明智的君王,自己的最终悲催,亦怨不得别人。(未完待续)

蛮族战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蛮族战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