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蛮族战皇 > 第9章 刺杀太子

第9章 刺杀太子

明神宗朱翊钧(156年—160年),系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隆庆六年(157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居然有一个疯子拿着木棍一路杀进皇宫还打翻了无数太监和侍卫,这人还了得?

禁宫侍卫拿到此人,交给法司提审问罪,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

从宋代起,但凡是抓到公众场合打架斗殴的,劫掠财物猥亵妇人的,官家上路不让道的,出言辱骂上等人的,散布谣言害人性命的,一律上公堂打一顿“杀威棒”再问......

此男子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

御史刘廷元再三讯问,反复用刑,可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问了数小时,也没将实情供出。

审判官也是不耐烦的把他交给了刑部去定论。

张差押解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这时的张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邻居李自强、李万仓等人欺负,他们烧掉我的柴草,我非常气愤,就打算到京城告状,击鼓伸冤。于是我就在4月中旬来到京城。我是从东门走进来的,但我不认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两个男子,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告诉我拿着这根枣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宫宫门了,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刑部郎中胡士相听到这里,仍然难下结论说此人有刺杀君主的动机,他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于是把情况上奏了万历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倒是看出了蹊跷。

有一天,王之寀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毕竟此人神志清晰,言词行为尚且有条理。

于是他决定再次审讯张差。为了让他说出实情,王之寀对张差说:“你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就饿你。”

张差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道:“不敢说。”王之寀当即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

在形势威逼之下,张差才说出了实情,牵出背后的一团阴谋。

据张差讲,他本名叫张五儿,现年三十五岁,在蓟州井儿峪居住,父亲已经去世,比较近的亲戚有马三舅、李外父等人,靠砍柴与打猎为生。

在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皮货后,进场子赌钱也输光了,结果遇上一位太监,太监说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0亩土地。

于是张差随这位太监入京,来到一个大宅子又来了一个老太监,老太监供与他酒肉。

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紫禁城。那个老太监交木棒给张差,又给酒张差饮下。

带他经过厚载门,带到慈庆宫,当时并嘱咐他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杀人也无妨,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这是奸人,打死他,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我们自会救你。”

自然这系临近日落,黄昏的事情,此刻也是内宫禁军黑白两班轮值换岗的时间。

大白天太监带外人私下进宫,势必老远就被禁宫侍卫拿下了。

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前面的故事......后来他就被逮住了,再问那个太监是谁,张差就不说话了。

毕竟皇帝后宫太监的装扮都是一个模样,那个人不曾通报其姓名也是有预谋的。

万历帝一听,似乎还有隐情,命令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并引诱他:如画出入宫的路径,说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仅可以免除他的罪过,而且可以偿还他被烧掉的柴草。

这民夫张差信以为真,于是说:自己的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蓟州井儿峪。

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实际上是当时修铁瓦殿的庞保。

他的三舅和外父常到庞保住的地方送灰。

但是庞保、刘成两个人在玉皇殿前商量,还有他三舅、外父,他们逼民夫张差拿着棍子打进宫中。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谋的还有姐夫孔道。

随后民夫张差又画出入宫的路径图。

张差的供言,事实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陆梦龙马上派人调查取证,当时派人就去逮捕了马三道等人,经核实,事实与张差说的基本无误。

但是庞保、刘成二人,仅是两名宫内普通太监,地位低下,单凭他们不可能有如此胆量。

可他们均是郑贵妃的内侍,朝臣有人怀疑是郑贵妃背后指使,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其子福王。

王志、何士晋、张问达奏疏谴责外戚郑国泰“专擅”。

一时间朝野哗然,纷纷猜测,消息传开后,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赶来见万历帝,向皇上哭诉。

万历帝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当时的太子朱常洛,看到父亲为这件事很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

万历帝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还是太子说得对。”

毕竟太子都不认为这件事是冲着谋杀他来的,这件事就可以了断了。

加上万历帝见牵扯到郑贵妃,更是不想再让人追查下去。

最后刑部以疯癫奸徒罪,将暴乱分子张差处以凌迟。

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其实一个法制它体现的是公正合理,还是惩恶锄奸,从很多事实就能彰显。

过去的王法是强制民众不得不折服,所有法律都系维护贵族阶级的集团利益,所以草菅人命,频生冤狱的事实很常见。

马三道等人最终还是被发配边疆为苦力。

庞保、刘成两人暂时没有追究,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张差已经死了,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

六月一日,万历帝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暗中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大明朝当年的这桩梃击案,到底是不是郑贵妃指示,还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借此陷害郑贵妃恐怕事实与真相,再无人知晓了。

而此案成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未完待续)

蛮族战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蛮族战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