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蛮族战皇 > 第25章 兔死狗烹

第25章 兔死狗烹

当时的大明朝,出重拳委任名将,抗击倭寇。

倭寇在苏、浙地区遭到一连串的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倭患重心移到福建,“北自福宁,南及漳、泉,沿海千里,尽为贼窟”。

嘉靖四十年(1561),俞大猷奉命南征。

俞大猷此刻回到南方,因平定王直的战功,被除罪录用,任湖南辰州镇军参将(今沅陵县),接连削平云溪等郡6县叛乱。

同年七月,奉诏移军南赣,合闽、广兵,镇压广东饶平张琏的暴动,当时计擒张琏和萧雪峰,斩首100余级,散其余党万。

俞大猷因功升任副总兵,协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

嘉靖四十一年(156)十月,倭寇的奸细探知戚继光在福建平倭胜利后回师浙江,又凑集兵力1万多人,卷土重犯福建,纠合自广东南澳北犯的倭寇,连破邵武、罗源、政和、寿宁、宁德、连江、松溪、大田、古田等地后,乘胜直捣兴化(今莆田)府城,将府城团团围住。

当时总兵刘显,仅率700名疲弱士兵赶来。

刘显知道敌人气焰嚣张,断不是对手,因此便在离城0里外隔江驻扎。

是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攻陷兴化府城,掳掠三千居民,当地百姓惨遭倭寇屠杀凌辱。

倭寇攻陷兴化后,又抢掠船只攻占了要冲平海卫,当时的敌势猖狂,前所罕有。

福建巡抚游震得不得不紧急上奏朝廷。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了大明朝廷,因为这是自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震怒之下当即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起用谭纶任闽浙总督,从赣南调回俞大猷提升为福建总兵官,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命令两队人马急速回闽,配合福建都督刘显,三人均受谭纶指挥节制,会同剿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二月一日,俞大猷迅速自赣南驰至兴化的平海卫,驻军秀山,与驻明山的刘显互为犄角。

刘显当时驻扎明山,距倭营三四里,而戚继光招募的义乌军尚远在浙东。

当时敌我兵力已相当,毕竟倭寇猖獗,屡来挑战,诸将愤愤难平,纷纷要求应战,但俞大猷却一直按兵不动,主张星布兵营,画地凿沟,东西通海,列栅其上,围而不攻的战术。

当时明朝的诸将以为俞大猷也有畏敌之心,当时的俞大猷认为,灭倭的时机并未成熟,他呈给福建巡抚谭纶的《兴化灭倭议》:“今贼有二三千,从贼有七千,且人人皆欲死斗。官兵之数仅与相当,约日列阵以合战,胜负之形相半。若迫城而攻之,彼实我虚,彼饱我饥,彼逸我劳,万一被其挫创,东南大势去矣!”

俞大猷认为倭寇突袭攻陷兴化,对我方来说,是“遇异常之变,必设异常之谋,方可成异常之功”。

首先,倭寇连拔数县,气焰嚣炽,此时不宜与战。

加上明朝大军从江西长驱、日夜兼程刚到此地,军士疲乏,当休整数日。古时候打仗没有军车和轻轨坐的,全部靠徒步行军。

俞大猷根据敌我双方实情,采用“敌以战为守,我以守为攻”的作战策略是正确的态度。

“画地凿沟,东西通海,列栅其上”,用来围困倭寇。

其次,根据倭寇是日本武士、浪人和海盗结合的杂乱队伍,提出我军招收熟悉地形的当地兵马,以利于进攻。

发动长期受倭寇蹂躏,有血海深仇,勇于效命沙场的闽中南人民为民兵。

再次,尊重与配合刘、戚抗倭将领和地方官吏。

如今倭寇屡次前来挑战就为速战,敌人无论战胜战败都可随时逃离,因我方未有力量围歼之;戚继光大军即将赶来,时我强敌弱,全歼倭贼有望。

“不论在南在北,但得相资相助,必有大建立”。

巡抚谭纶当时以为俞大猷的分析很有道理。

但当时朝廷诸当事人责战急切,海上又有倭寇挑战,俞大猷巍然不动,忍辱负重,从容不迫地进行部署。

那些朝官责战急切,估计原因有两个,麻将三缺一,他要立马去补缺,要不就是家中小妾要产了......否则急切个球?此前都干嘛去了?

嘉靖四十二年(156)四月,戚继光军队到达平海卫

四月二十一日深夜四鼓,根据战斗部署,分三路全面出击:戚继光担任中军主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侧攻,悄悄向敌营迫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

战局的发展,完全按照俞大猷的战略意图进行,经过5个小时战斗,倭寇抵挡不住排山倒海般的攻击,抱头鼠窜,纷纷落进俞大猷预设的壕坑之中。

这一仗,歼敌两千两百多人,取得兴化平倭大捷,收复平海卫和兴化府城,解救000名被虏的百姓。

兴化平倭,是福建抗倭斗争的最大胜利,俞大猷在战前力排众议,做了周密的部署与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功劳并不下戚继光。

论功行赏时,昏庸无能的嘉靖皇帝听信身边一个小人谗言,奖赏不公,谭纶晋升右副都御史,戚继光晋升都督同知,刘显加秩荫一子,惟俞氏,也就是俞大猷得到“赉币银四十两”而已。

当时银四十两,估计折合人民币4000块钱,不过是0年前的币值。目前买两箱脑白金还是阔以的。毕竟筹谋整个计划很费心思。

有人为他抱不平,但俞大猷却淡然处之。其实官职和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看淡了这些......其实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即使给你一座金山,你亦能活得更久么?

毕竟很多人不会这样看。不这样看的都趋炎附势,活得很现实。

兴化大捷班师后,俞大猷偕友人游清源山,在水流坑清源古道石旁刻下《俞大猷兴化平倭崖记》:

“明嘉靖癸亥岁季春,钦差镇守福建、南赣、惠潮兼郴桂、南韶地方都督俞大猷,提兵往兴化剿陷城倭寇。岁次竣事班师,偕友人游诸洞。”

俞大猷这方崖记,对自己立大功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只字不提,对兴化平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的因素也只字不提,仅提到“竣事班师”而已,足见俞大猷不计得失,惟以平倭为重的为豪杰的一种襟怀。

毕竟只有小人才看重名利,也为这种东西的得失搞得鸡犬不宁。

当时同样出彩的还有一位唐顺之。

当时的朝廷重臣赵文华,明知光靠祭海神恐怕还是不成的。毕竟这是头疼医屁股的做法。

此刻系明朝南北寇虏交侵,武才奇缺,他冥思苦想,又经多方举荐,终于想到和他一同中进士而今在家闲居读书的唐顺之。

他深知此人极有才学,不但满腹经纶,且有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并且通晓军事,曾在兵部任职。

据记载,当时举荐唐顺之出山的奏折亦有50余件之多。

当时危害东南沿海一带各大城市的倭寇,并非是三五成群的贼寇,而是拥有兵力相当于现代军队三五个师团的武装力量,因此攻城略地,苏州、松江、宁波、台州均曾遭其蹂躏,杀戮之惨状亦如现代日本侵略军的种种兽行。

无奈的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五六年之久,当时明朝养着的老爷军团就是没有力量给倭寇一点教训。

唐顺之面对这样的现实也是气愤得吃不下饭,估计天天两顿吃面。

尤其令人发指的是他在苏州曾经目睹倭寇以刺刀刺杀我们的婴儿作为消遣,唐顺之遇见此事后,痛心疾首,下定决心要与倭寇拼个你死我活。

因此他决定投笔从戎,为民请命!

唐顺之回到兵部复职后,首先到京师附近的练兵基地蓟镇,制定了整顿这支无力抵抗外侮的军队方案,然后与总督胡宗宪商议讨贼御寇的策略。

他主张在海上截击倭寇的兵船,不让倭寇登陆,因为倭寇登上了陆地,我们的田园庐舍生命财产势必都要蒙受巨大损失。

但是那时的将校兵卒都怕海战,甚至见了水就害怕,这也是一种没有能力谈当兵的一种形态。其实这种士兵推进游泳池,怕死的都能游上来,毕竟脚都可以站在水里......当兵的怕水,还能见血?

因此他们常常假借种种客观原因,躲藏在内河的港湾内不敢出战,这给海上来的倭寇提供了登陆而来,来了就能任意抢掠满载而去的机会。

顺之见到人民遭此苦难,常常皱着眉头慨叹地说,老百姓遭受横祸,等于用刀子剜我的肉,对于死难的父老乡亲,我怎样才能给他们以慰藉呢?

于是他决定亲自下海去体验一下海上的生活。他从江苏的江阴乘坐木船驶向蛟门大洋,一昼夜走了六七百里,跟随他前往的人在风浪中或惊骇万状,或呕吐不止,可是顺之本人却意气风发镇定自若。

他在海风怒吼惊涛骇浪的隆冬黑夜的海上,把躲藏在港湾内不尽职守的将官们捉住法办,一顿板子打下来,严惩之下,这些拿了公家俸禄,却贪生怕死贪图安逸的将官们都兢兢业业地认真尽责了。

这些人也是贱骨头,它吃软怕硬。

这些贵族老爷兵都是通过关系进兵营来拿军饷,常因看见风帆就以为唐顺之的船来了,连忙整顿军容,不敢稍有懈怠。

倭寇因为知道明朝军队无力与之抗衡,五六年以来他们可以任意在东南沿海各大城市抢掠,因此干脆在上海附近的崇明建下了大本营做根据地。

一次唐顺之率领船队前往倭寇停泊在孤悬大洋中的三片沙,在海上较量了一仗,大获全胜,消灭倭寇10人,击沉其兵船1艘,缴获无数战利品,这是当年在海上御寇少有的一次大捷。

其后倭寇又侵犯江北,唐顺之率副总兵刘显驰大破倭寇。三沙遂又告急,唐顺之连忙回来支援,他亲自跃马布阵持刀直前,致使倭寇见军容严整再不敢出战。

唐顺之因多年在海船上奔波抗倭,一年夏天一连好几个月都生活在海上,不幸染病,但他仍然支撑着病体泛海,度焦山,至通州时病逝于海船之上,年仅54岁。

-

另一位前面我们提到的张经,在倭寇攻城占邑,大肆杀掠时。被朝廷委任浙直总督。

张经初到任时,因诸将位高气骄,不受调遣,与倭寇作战屡次受挫。这也是一群屌人的一种为人作为,他们毕竟五行什么都不缺,唯独欠扁。当时他也不敢杀鸡儆猴,也是一种治下无能。

其实他把当面违抗的杀一个,打几个,罚薪俸几个,其余的再若不听,再上大板子,谁敢不服?为官怕得罪人还不如去喂猪。

世宗以张经出师无功,降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当时倭寇二万余人盘踞柘林川沙洼(今上海市川沙县),徒众日增,张经每日选将练兵,准备等粮兵到齐,一举歼灭倭寇。

翌年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民众见张经按兵不动,责怪他纵容倭寇。

世宗大怒,命张经限期进兵。此时,严嵩党羽兵部侍郎赵文华督师至浙,催战甚急,张经答以“贼狡且众,待永、保兵至夹攻,庶可万全”。

当时的兵部侍郎赵文华向张经暗示,要索贿白银二万两,张经不理。

毕竟这不是正人君子的作为,何况他自问无愧于心。

兵部侍郎赵文华遂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上疏,弹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文华疏刚上,而永、保兵即至,张经率军攻倭,在石塘湾、王江泾获大胜,俘获倭寇五千。

在他正与前方杀敌立功时,这时远在北边王朝中的世宗接赵文华等疏,于是震怒之下,降旨逮捕张经至京。

张经刚打完血战,就被来人强势押走,虽然自述作战经过,世宗不理,最终将张经斩首。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所以此后几百年,此类小人一直猖獗。毕竟严嵩党羽,它换了马甲还在民众上面坐着。(未完待续)

蛮族战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蛮族战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