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次元同人 > 蛮族战皇 > 第43章 军事联衡

第43章 军事联衡

166年5月1日,科尔沁部的奥巴贝勒,这时候来了努尔哈赤的部族首都。

北元最后一个皇帝林丹汗时期,其蒙古科尔沁部首领为奥巴(又译澳巴)。

这位首领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第十八世孙,因不满林丹汗凌压率蒙古科尔沁部,先与后金缔结盟好,其后又参与了攻伐**和蒙古林丹汗的战争。

努尔哈赤赐封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为土谢图汗。

从这点可以看出,努尔哈赤不敢轻视奥巴这支威胁后金崛起壮大的力量,便用封汗和通婚笼络奥巴,让奥巴一路帮助后金崛起壮大

后金建立初期,便与蒙古诸部发生了些许局部战争,奥巴父亲和他都曾参加。

159年,东蒙古各部组成九部联军攻伐后金,奥巴父亲翁果岱参加了九部联军攻伐后金的征战,最终系大败而归。

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犯乌拉部。

乌拉部派人向近邻蒙古科尔沁部求援。

当时经林丹汗同意,奥巴随其父、翁果岱率科尔沁部,与乌拉部联合打退努尔哈赤的进犯。

但面对蒙古诸部威胁与战争,努尔哈赤在其地位尚未巩固时,面对蒙古的挑战,尽量采取忍让迁就的态度,并以通婚为手段,与蒙古科尔沁、内喀尔喀部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这也为后来他们助后金攻打**,不满林丹汗凌压揭竿而起埋下了伏笔。

当年是什么事情让林丹汗耿耿于怀,而决心讨伐蒙古科尔沁部?

这要看看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缔结军事联盟这件事。

事情发生在164年,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奥巴考虑到科尔沁部自身的利益,决定依附后金以自保。

即在承认努尔哈赤为"威震列国,臣民慑服,普天共主之英明皇帝"的前提下,与后金事实缔结了军事联盟,联盟直指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

"满洲、科尔沁二国愤察哈尔侮慢,故缔结盟好...今后若为察哈尔所诱惑,私与之和,天地降以灾殃"。

这即便成为与林丹汗发生战争的导火索。

165年11月战争开始了,林丹汗为侦探科尔沁部虚实,派绰尔济喇嘛前往蒙古科尔沁部,与奥巴进行谈判,结果不欢而散。

1月,林丹汗开始进攻蒙古科尔沁部,主力是阿禄(山阴)察哈尔部和山南察哈尔部。

当时的奥巴得报,即派使者立刻前往后金求援。

林丹汗提前行动,围攻奥巴所居格勒珠尔根城,蒙古科尔沁部拼死固守,双方相持数日。

后金努尔哈赤闻讯后,亲率贝勒大臣驰援。林丹汗久攻不克,恐腹背受敌,遂解围而去,蒙古科尔沁部转危为安。

166年6月奥巴为报答后金解救之恩,亲赴沈阳与努尔哈赤第二次结盟。

当然五月底,166年5月1日,科尔沁部的奥巴贝勒,这时候来了努尔哈赤的部族首都。就是缔结二次联盟的。

努尔哈赤则以其弟舒尔哈赤四子,图伦之女肫哲公主嫁与奥巴为妻,并赐封奥巴为土谢图汗。

所以在此后的大清历史上,为了稳定北部蒙古几大草原部族,满清皇帝的公主,格格,远嫁草原,西入西域诸国,这都是有先例的。

同年9月,努尔哈赤病逝,其四子***继承汗位。

在奥巴病逝后,***悲伤落泪,这也看出奥巴与***情深意长,有着手足般的感情。

其与奥巴的感情,可从168年10月说起。

这一年后金***亲征察蒙古哈尔部,奥巴与其弟布达齐私率兵助攻。

169年11月***征伐明边,奥巴率所部图美、洪果尔、乌克善等二十二台吉分隶左右翼。

同年1月,奥巴随贝勒济尔哈朗等入明边,克遵化州,进围其都,败明军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援兵。

161年***两次征伐明王朝,奥巴均率军出征。

16年5月,***征伐林丹汗,奥巴率蒙古科尔沁部参战。就在这年的10月,奥巴突然的病逝。

得知奥巴病逝的消息,***穿着素服流着眼泪说:伤哉,往者临阵土谢图额驸每独挡一面。长于谋议,政事多所裨益,倚毗方殷,遽闻溘逝,深为悼惜。朕赐以元狐冠,狐裘及金鞋带,闻彼于弥留之际,执鞋带泣曰,昔从征察哈尔时我于上前欲冲阵先入,人皆欣羡,今不幸至此,如养育之恩未报,何其勇敢忠赤,如此诚足助朕臂指也,遣额驸扬古利等致祭,寻授其子巴达礼为济农,袭土谢图号。"

军事联盟,也是一个弱小部族最终走向一个封建大国的开始。

努尔哈赤在具备历史战略眼光的基础上,事实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

没有军事核心,奖励机制,没有敌我目标,不成国本。

所以在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

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

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

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

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

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的开明之举,豁达的度量,因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

事实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他高超的个人智慧。

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家兵略,这也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

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

同时,努尔哈赤注重兵器的革新,努尔哈赤在与**交战中,多次遭遇明军活力阻击,深知火器的厉害,知道欲破城垒"非炮不克"。

除用缴获的大批枪炮弹药武装军队外,还命令归顺的汉军官兵"准备"一定数量的火炮,以加强攻坚力量,并演练出新的战法,据徐光启《略陈台铳事宜并申愚见疏》记载,努尔哈赤攻城时,先用大型火铳在百步外专打城墙,然后再乘机用云梯等攻城器械进行攻击而野战时,总会部署大大小小各种火器为先锋,阵型整齐的冲过来,没有必中的把握就不发射。

这都说明他对各种装备战争和武器的应用技巧,都有超越、过人的一种见识。(未完待续)

蛮族战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次元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蛮族战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