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一品锦衣卫 > 第十三章 番子进城

第十三章 番子进城

在明朝万历年间,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与锦衣卫并立,或者说在一些宦官当政的时期,东厂的势力比锦衣卫更为强悍。

而东厂的番子们都是从锦衣卫调拨的精干之士,总的来说除了厂公是宦官之外,属下的掌刑千户、理刑百户、掌班、领班、司房、档头、番子等都是从锦衣卫体系里面挑选出来的,基本上和锦衣卫没什么区别。

挑选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后台、贿赂之类的,但是许多锦衣卫都不屑于加入东厂,根深蒂固不想和宦官为伍的思想,限定了进入东厂的原锦衣卫大部分是溜须拍马的无能之辈。

东厂的番子一旦出京执行任务,比锦衣卫更加贪婪,他们的职责除了侦缉、听审之外,与锦衣卫最大的不同是监听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间接导致了许多番子敲诈勒索平民百姓,特别是商贾。番子们可以罗列无数的罪证,比如说奸商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坑害老百姓之类的,因为番子们有这项权限,当地的县衙根本无权干涉。

宜兴一直以来未曾有过东厂番子据点,奇怪的是,不久前,在沈德胜忙着处理李大贵的事情,清理锦衣卫百户卫所的老鼠屎,对外界的消息闭塞了一些,何况番子们突然来到宜兴,根本没向任何人打招呼,隐藏的比较深,至始至终来到宜兴数十人番子还没暴露过行踪,进城也是穿着百姓的服饰。

宜兴东街的一处普通的宅院内,十几名刚才还穿着普通的大汉换了一身番子服饰,头戴尖帽,身穿褐衫,系小绦,佩绣春刀。

东厂的人大多是从锦衣卫调出来的,除了帽子有显著的翅状外,一些番子在京师也有飞鱼服穿着,只是一般会套上件黑衫或者褐衣。

不要以为番子们都是太监,东厂里面只有首领才是宦官,其余的属下都是从锦衣卫调上去的,等于是把锦衣卫一分为二。

“厂卫”指的是东厂、锦衣卫两个特务部门是相互依存且对立的,这也是皇帝为了完全掌控住它们经过历代先帝形成的一套强有力的制衡措施。

“大人,这么做好像不符合规矩啊?会不会遭到锦衣卫的反扑?”一名番子略有些担忧地道。

此行的头领为档头易裕,三十多岁,在京师认了一个宦官做干爹,故此凭借这层关系从锦衣卫校尉,一跃进入了东厂做档头。

级别上档头并不比锦衣卫百户大,但是拥有实权,手下的番子满员是上百人,这次被外派到宜兴是上面的意思,如今朝廷上的局势并不明朗,东厂也开始外派驻守各地以防不测。

易裕枯槁的脸因为经常要巴结宦官,面部肌肉有些痉挛,抽动了嘴角,恶狠狠地道:“锦衣卫?你们又不是知道这帮家伙的德性,敢阻拦我们东厂的人?怕个鸟!”

京师内东厂番子嚣张跋扈惯了,遇到锦衣卫也是横着走,一帮人近期被派到宜兴监察宜兴,首批是连同易裕是十一人,后续还会有支援。

悄无声息来到宜兴,主要是给锦衣卫、守军、县衙、乡绅士子们一个下马威。宜兴从此以后就是东厂做主了!他们第一的目的是把宜兴各地商贾的例份钱收入囊中,作为东厂建立据点的启动资金。

不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是靠自身的谋划来争取利益,所有的开支大部分是取之于民,是否用之于民就不得而知了。

易裕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和宜兴锦衣卫总旗达成了协议。难道说李大贵的凭借就是番子?这样也就是可以推算出为什么李大贵有恃无恐了,东厂在万历年间的权限的确比锦衣卫大,毕竟厂公是皇帝身边亲密的宦官,与内阁、**等权势滔天的人物都有接触,不是锦衣卫可以比拟的。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托厂公的福,番子们如鱼得水,在京师比锦衣卫吃得开。

“走,让锦衣卫看看我们东厂的威风!”一袭褐衫的大汉走出院落,雄赳赳地朝东街走去,宜兴的商贾成为了东厂立威的垫脚石。

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让商人在古代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虽然在万历年间有所回升,却还是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可,番子们选择商人开刀,讲究的是柿子挑软的捏。

宜兴的东街的店铺有酒楼、绸缎庄、珠宝铺等获利较大的商人店铺,可见易裕对宜兴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番子们开始横扫东街之时,显眼的装束一下子就让在外执行公务的锦衣卫、衙役得知了,宜兴顿时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

番子什么时候来宜兴了?这是众人的一致疑问。

锦衣卫百户卫所,一名急冲冲的锦衣卫校尉从东街跑了过来,脸上似乎挨了几个耳光,表情有些委屈。

沈德胜见状,纳闷不已,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宜兴甚至在大明的领地上,谁敢放肆?何况是扇锦衣卫的耳光了,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何事如此慌张?”沈德胜沉着脸问道,这名锦衣卫是中立派系的,随时会被调到外地,所以沈德胜一副公事公办的意味。

估摸着是不是这小子和其他锦衣卫发生了什么摩擦?

“大人,大人,番子进城了,在东街恐吓交了例份钱的商贾,还打伤了几个弟兄,叫嚣着宜兴以后所有的例份钱都要上交到宜兴东厂临时据点。”这名锦衣卫气愤异常,咬牙切齿,锦衣卫何尝吃过这么大的亏,也难怪,这家伙肯定没在京师任职过,不晓得东厂向来不把锦衣卫放在眼里。

沈德胜还算冷静,考虑着得失,东厂在宜兴建立据点,这是不是意味着京师的大人物开始有所行动了?沉默半天的他,居然忘记了收拾李大贵,根本没把番子进城和总旗李大贵选择在这个时候发难联系在一起。

宜兴书院,时光、张楷暂时还在这里坐堂,主要是为了缓和锦衣卫和读书人的矛盾,而时光在之前的事情中扮演了居中调和的角色,得到了鲁东阳的好感,这倒是没再给时光等人找麻烦了。

朗朗的读书声让时光暂时遗忘了所有的不愉快,沉浸在这个气氛当中,他看这个时期的小说更为起劲。

明朝是小说鼎盛的时期,评书人一般会在书肆里买一些近期出版的小说,这些书籍不同于经典,采用的纸张、排版等都是一流的工艺,造价自然不菲。

这些小说话本,制作比较粗糙,评书人还承受得起,而且有了话本,自己评书的故事不是丰富不少了?

古代平民识字的不是很多,说书人一般在社学读过几年书,口才尚可,花费些购书的成本,就可以在茶肆、酒楼评书了,混过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这个时代底层百姓的娱乐项目甚少,评书成了时下百姓们茶余饭后比较认可的精神食粮。

“咋这个《西游记》只有一半啊?”时光阅读的正是后世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万历年间的出版的这本书的封皮只有区区一个书名,作者都没注明,许多地方出现了错漏、墨水污渍的情况,显然这本书并没有在这个时代大火,连结尾都没发表。

时光也是在书肆里面随意买了一本白话小说,书店的老板说,这本《西游记》是近期出版的,所以他抱着好奇的心理花了一百文买了一本,这种杂书都要这么贵,一本精装本的儒学经典更是只有家资殷实的富家子弟才买得起了。

大多数良民的读书人,都是借书来手抄一本,古代的书实在太贵了。时光曾经在后世的一本历史书籍看到过清代末期二十三史就要一百两,可见万历年间的书籍更为昂贵。

突然间,时光拍了自己脑门一下,暗自说道:“我糊涂了,老吴不是尚在人世吗?《西游记》没写完在情理之中啊,话说现在的老吴没什么名气,是不是去问问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从哪里来?”

一想到跟著名小说家同处一个时代,身为后世看过小说全本和电视剧的穿越者时光,顿时激动了片刻,不过吴承恩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问问书肆的老板吧,既然结局都没出来,老吴应该还会在某个书肆贩卖《西游记》后面的版权。”这个时代小说的稿费应该很凄惨的,吴承恩沦落到如斯田地,倒是有点凄凉,时光怎么着也不会这么干看着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下这位小说大家是吾辈的心愿。

正思索间,宜兴书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打断鲁东阳讲解近期科举大家时文要义的课程。

一名穿青布衫裤,着草制靸鞋的贩夫小厮,急冲冲地跑了进去,环顾四周。

鲁东阳呵斥道:“此地乃圣贤育人之地,汝来何故?”

小厮上接不接下气,说不出所以然来,支支吾吾,被老学究吓傻了。时光在后面看到了这个情况,对这名小厮有点印象,出言道:“鲁师,这名小哥儿是我父亲店里的伙计,可能是找我的吧。”

“那你们出去商谈吧。”鲁东阳点了下头,也不恼怒,随时光和这名冲入书院的店伙计来到了书院一处空旷的地方。

一品锦衣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一品锦衣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