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焚香祭酒 > 众叛亲离(三)

众叛亲离(三)

董卓疑道:“清河崔颂?可你当时不是另写一信, 说崔颂与你有隙……”

说完,蓦地反应过来。

向他献策的人是贺维,不是江遵,那么那封另外附上的信应该也是贺维写的。

江遵道:“与崔颂有隙的不是我,而是贺萧图(贺维)。”

说罢便把洛阳文会上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当时参加文会的士子都知道这件事。”

董卓点点头。

如果贺维与崔颂有仇, 那就说得通了。

贺维知道崔颂认识江遵, 也读过他的策文。所以,贺维在冒充江遵、献上策论时, 故意附了那样一条私信。

因为他冒用江遵的名义献策, 所以读过江遵策论的崔颂在听到这是“江士子”献上的策论时,并未发现不妥。同时,因为他明说二人之间有隙, 董卓不自觉间就对崔颂话语的可信度打了个折扣,也不会将他们二人放在一处, 避免了贺维穿帮的可能。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 董卓差不多完全信了江遵,又想到自己当时问崔颂“此策如何”时, 崔颂直言不讳、认为“不妥”,他不由叹道。

“只恨我当时没听崔颂的话,没想到这篇策文是真的‘不妥’啊!”

江遵眸光一闪:“崔颂的才名享誉天下, 恩师生前便格外偏爱于他。以他的眼力, 自然能看出这篇策文的弊端。要是他当时能规劝太师, 分析这篇策文的利弊, 阻止策文的施行就好了。”

董卓闻言,眉头一皱。

江遵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崔颂既然知道这个策论不妥,不合时宜,为什么不当面指出利弊,劝他不要施行?

他却只说了“觉得不妥”四个字,别的不说,也不解释,如何能让他信服?

就不知道他只说不妥,却不解释原因,到底是明哲保身,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是故意不说,存了看热闹的心思?

董卓的眼中蒙上了一层阴翳。

不管是哪个答案,都足以说明——那崔颂毫无替他谋划的心思,无法重用。

蔡邕很是了解董卓,一听江遵这话,觉得不对,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为崔颂辩道:

“我见过崔士子,对他甚有好感。崔士子玉洁松贞,文采玢璘。不直说原因,大约是他以为这策乃是江士子你本人所献,挂念着同门之谊,不愿陷你于不义罢了。然而他又不愿欺骗太师,便只说‘不妥’,不说旁的。太师你且想想,如果崔颂当真存心隐瞒,或是怀有异心,又何必告诉你那篇策文不妥?推说自己不知,或是一个劲地吹捧就好,何苦直言不妥,引得太师不快?”

董卓一想,是啊。当时崔颂明明可以随大流,顺水推舟,没必要唱反调,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伯喈说得有理。”

江遵见此,忙改口道:“遵只是一时有感,未有别的意思。”

吕布这时也开了口:“我瞧那崔士子谈吐了得,不似寻常人,待人又实诚。义父你可不要冤枉了。”

董卓闻言瞪了吕布一眼。

吕布不爽地想,这又是怎么了,他好像没说错什么吧?

董卓则是心道:这兔崽子还有脸说?那刘曜的事不就是他搅和出来的?

董卓扬声道:“既然如此,就叫那崔颂过来,看他如何说道。”

江遵好似不经意地开口:“听说太师府上有一名戏姓幕僚,近日身患重病……”

董卓心中起疑,冷下脸:“你怎么知道此事?”

江遵一顿:“大鸿胪卿曾与我说过此事。”

董卓一听,刘曜如此关注他府里的事,是何居心?

还说给自己的幕僚听,这无耻的狗崽子,死得不冤。

江遵不甘寂寞:“敢问太师,是否真有此事?

董卓不快道:“是又如何?”

江遵道:“我认识一人,姓戏名焕。”

董卓非常惊讶:“你竟识得志才?”

江遵道:“不过是有几面之缘,泛泛之交。倒是崔家颂郎与戏志才交情深厚,以兄弟相称。”

崔颂?董卓想起上回刘曜向他举荐崔颂的时候,他曾向戏志才征询意见,戏志才说自己“没有见到人,不好妄下论断”,顿时又犯了疑心病。

依照江遵所言,戏志才与崔颂两人不但认识,而且还交情深厚,那为什么戏志才那时要装作不认识的样子?还有那个崔颂,对他并无效忠之心。今有荀公达(荀攸)的事在前,戏志才的事在后。根据太医丞的回话,戏志才看起来是不太好了,崔颂是否会因此记恨上他?

董卓自认为——他之所以能磋磨吕布、戏志才等人,不用有太多的顾忌,是因为他掌握了他们的弱点。只要针对他们的弱点,满足他们的“渴求”,就能将人牢牢掌控。至于打压与磋磨?那不过是为了更好控制下属的一种手段罢了。

崔颂的情况则不一样。一来崔颂并未向他表过忠心,二来董卓对他缺乏了解,未探知他的“渴求”,更没有捉住他的错处与弱点。这样的人,他不能用,也不敢用。

为此,董卓歇了招揽崔颂的心思。在他看来,崔颂虽颇有名声,到底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小士子,对他帮助有限,且毫无威胁,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决定将他放置一旁,做冷处理。董卓原来还想把崔颂叫过来,与江遵对峙一番,现在却觉得没那个必要了。

又想到戏志才身体情况日渐糟糕,恐怕没有心力继续替他谋划,他必须找一个新的谋士,替代戏志才的位置。

董卓第一时间想到前段时间被他提拔的无名谋士。想到他一力支持自己变/革,思考看不出那篇策论的弊端,董卓心下暗恨:那个不中用的东西,还以为他是被埋没了的良玉美珠,没想到就是个草包货!

至于李儒……李儒虽有大才,终究心狠了些。董卓自己心狠,并得意于自己的心狠,却不希望自己的下属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对于李儒,他始终存着一分戒备,且下意识地想要找个人与李儒相互制衡。

气愤忧虑之余,董卓将目光投落在眼前的江遵身上。

无论是处变不惊的仪态,还是被蔡邕肯定的能力,都能展露此人的不简单。

若是为他所用……

想到此,他对江遵的态度顿时转了个大弯儿,亲切而豪爽。

“不说这些了……今天江士子遭此横祸,某心甚愧,幸好伯喈及时赶到,避免大错的铸成。此乃某之幸也。来人!摆上几桌上好的筵席,我要亲自为江士子压惊。”

江遵一见董卓这模样,便知他的目的已经达成,荣辱不惊地道:“谢太师,太师唤我守之便好。”

侍从早已麻利地搬来桌案,奉上美酒。

董卓亲自用酒器替江遵勺了一盏佳酿,笑声几欲震顶:“哈哈哈——守之,来,我敬你一杯。”

蔡邕早就从江遵之前的言论中察觉到少许不妥,但他未有实质证据,不好名言,只得装作不知。但他对江遵的印象一路下滑,开始怀疑他的人品,再不复原先的激赏。

见董卓与江遵把盏共谈,相处甚欢,蔡邕推说自己身体不适,辞了酒宴,匆匆离开。

吕布见蔡邕病遁,只剩董卓与江遵二人你来我往,心中颇觉无趣。

他正想请辞,忽见董卓把头扭了过来,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你这逆子,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过来给江士子谢罪!”

吕布眸光一寒:“布何错之有?江遵又何德何能,当得起布的谢罪?”

“逆子,还敢狡赖!你先是出言挑拨,害我未问清缘由就处置守之(江遵),险失伊尹之才,后又喋喋不休、不依不饶地与守之别锋芒,当我不知你的心思!还不速速认错,以守之的磊落,定不会与你计较。”

吕布听罢气得瞪圆了眼。

他如何不知道董卓的心思?董卓想拉拢江遵为他效命,他吕布管不着,但凭什么拿他吕布作筏子,来讨好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庶人?把他吕布当成什么了?

吕布心绪不平,与他长久忍耐,按压在胸中的愤懑一同爆发了出来。

他倔然道:

“布无过错,无需向一小儿谢罪。”

董卓上前两步蹬翻了为吕布准备的食案:

“逆子,连我的话也不听,反了不成!”

吕布将凌厉的目光投向董卓,唬得董卓忘了喝骂。

吕布声若洪钟:“不——敢——,我看义父今日许是喝得多了,竟胡乱予人罪名,布不敢顶撞,先行告辞。”

说罢,昂首挺胸,迈着大步离开厅堂。

董卓倒抽了口冷气:“这混账——”

一直冷眼旁观的江遵此时连忙上前:“都是我之过错,太师切莫动气,气急伤身。”

“这哪里是你的错!”江遵这一劝,反而让董卓更加恼怒,“这混账,仗着我的宠爱,愈加不把我放在眼里——”

江遵不再多言,看向敞开的大门,平静一笑。

他能将轻视他、讥笑他的官员,表面上赞许他的才华、实则鄙夷他的出身的许攸送入监狱;将把他利用完后就当玩意儿养着解闷的刘曜、平日里只会聒噪惹人心烦的贺维送入地狱;将不搭理他示好的戏志才、崔颂二人一个气得病发,一个断绝仕途;自然也能整治这不识好歹的吕奉先。

怒气冲冲离开的吕布不知江遵的想法,一腔怒火全数喷在董卓的身上。

“董卓狗贼,竟敢如此欺辱于我——”

同一时刻,与戏志才开诚布公失败的崔颂离开草庐,走到郭嘉身旁。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喵节操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兔绒绒 50瓶;柒月流火 10瓶;云巅之巅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a>)

[三国]焚香祭酒》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言情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三国]焚香祭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