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二百四十一章——盛世危机(5)

第二百四十一章——盛世危机(5)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博物馆的馆长,也是一位历史学家的克拉克曾这样说道:我认为,应该记得当罗斯福1933年3月就职的时候,美国正深陷于经济大衰退的时期,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去了工作,全国很多银行倒闭,股市崩溃,财富锐减。全美国的人民都大体有了经济危机的意识。正如克拉克所说,美国人民,美国社会,都在等待着罗斯福的拯救。

当罗斯福新政第一个一百天的时候,被后世称之为“新政百日”。说实话,我一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我不是知道罗斯福新政是成功了的话,我都要认为罗斯福的改革失败了,因为在历史上凡是用了“百日”这个词的,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就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掀起的变法运动,也就是“戊戌变法”。结果在113天之后,就被慈禧太后给废了,史称“百日维新”。再比如威震欧陆,被称为“科西嘉雄狮”的拿破仑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率领着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队从流放地厄尔巴岛秘密出发,在法国南部的儒安港登陆,虽然重新赶走了法国的波旁王室,重建帝国,但是时间不长就又被反法同盟给推翻了,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所以,“百日”这个词,我确实没有什么好感。

罗斯福总统是个工作狂狂人,在入主白宫后,他每天都要工作工作超过14个小时。虽然他的身体上有着残疾,但是似乎他有着无穷无尽般的精力,就在国会议员们都已经精疲力竭、宣布休会的时候,罗斯福的新政已经实行了白天了。在这一百天中,罗斯福总统发表了十次重要的演说,并且还建立了每周举行两次记者招待会以及内阁会议的惯例。宣布跟英国一样,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供了十五篇咨文,通过了十三个重要法案。罗斯福的效率可见一斑。至于为什么建立每周两次的记者招待会,那是因为当时美国已经在大危机中已经挣扎了将近4年,人们是非常地渴望政府能够出手,迅速地出台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罗斯福召开记者招待会,正是希望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的民众显示出新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行动和决心。

从1933年到1934年,在这段时间内,罗斯福实行了第一期新政。通过了70多项法律,这些措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稳住了摇摇欲坠的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的第一个举措是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决心清理、整顿银行。希望通过对金融系统中的关键部分——银行的整顿,来恢复美国的金融系统,因为恢复金融系统是当时最紧急的任务。就在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典礼的当天,由于大规模的挤兑,美国全国大部分的州宣布银行歇业,停止付款,就连纽约证券交易所都正式关闭。位于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也关门大吉。这是美国85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了。

金融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自从荷兰创建了银行和股票交易所之后,金融就席卷整个世界,并且成为国家、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现在金融业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因为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就成废纸了啊,股票也是如此。银行和交易所的关闭,使得资本的流通速度极大地降低了,流水不腐,流动的钱才会产生价值,当钱不流动的时候,那就糟了糕了。

就在就职典礼的当天晚上,曾经坐着胡佛大屁股的白宫总统椅,现在开始轮到罗斯福坐了。罗斯福坐在胡佛搬走后留下的空荡荡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着手制定《银行紧急法案》。该法案规定,凡是囤积货币的,那是要被判刑,要坐牢的。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把钱攥在手里边,不拿出来花,这钱就流动不起来。现在罗斯福准备采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推动资本的流通。法案还授权政府以各银行的资产为储备,发行20亿元新钞票。这点可以理解,既然你不愿把手里的钱拿出来,那我就再印点钱,反正只要有钱在市场里流通就行。一手从人民捂紧的钱袋子里,让人们把钱拿出来,一手是增加货币数量,双管齐下,使得资本重新运转。当罗斯福拿出法案让国会审议的时候,国会仅仅用了37分钟就通过了这项异乎寻常的法案。

在法案通过之后,美国的印钞机就开始全部加大马力开动了,或许对这项法令对支持的可能是那些印钞机工人,终于有工作了啊!印钞票这件事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毕竟就是机器一开动的是,比较困难的是,该如何说服人们把紧紧攥在手心里的黄金和货币放出来呢?这是一个问题。为了让人们手中的黄金和货币重新流入市场,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如果不按时退还从银行里提取的黄金的话,那不好意思,你的隐私我们就不帮你帮管了,银行将公布这些没有归还黄金的人的姓名。这一手就比较狠了,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财不露白”,意思就是我们有钱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不用显摆出来,让别人也知道,要知道,钱这个东西,也是会惹祸的!银行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你不交回来,那你以后可就要小心点了,没准什么时候一个蒙面大汉拿着把枪就过去找你了!一时间,多少床垫为之撕裂,多少铁罐为之出土。为什么床垫会裂、铁罐出土啊,很显然是把黄金藏在这了嘛。人们排起了长队,来归还黄金。其实这时候,如果我是劫匪的话,我肯定要来一票大的,来的人手里可都是有黄金的,干一票,可就发了。当然,开个玩笑。

这种情况,使得联邦储备委员会大受鼓舞,因为之前一直没干过干预经济的事啊,没准这还是第一回啊,心里能不忐忑嘛。还好,事实证明,干预经济是可行的。于是,加持了鼓舞光环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紧接着宣布,要各银行上报过去两年内提过存款的人名。很显然,这是准备接着更大、更好的“放血了”。这样一来,在银行门前排起的长队更长了。

现在联邦政府又有钱了,既然有了钱,那就要把钱花出去,促进流通,于是联邦政府有一鼓作气发行了六亿五千万的新钞票……俗话说得好啊,重症需下猛药。罗斯福的这剂猛药下去,效果那是立竿见影,不出一周,就有一万三千五百家银行恢复了营业,而交易所,又想起了开市的电锣声。现在一看政府的政策有效果,人们也对政府、对未来有了希望,反映到股市上,那就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价格猛涨了百分之十五,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上,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句话说得有点早了,不过幸福的日子虽然还没有真正回来,但是自从危机以来,所造成的金融恐慌总算是过去了。要不然股票怎么会上涨。

为了稳定人们恐慌的心理,罗斯福把美国当成了一个大课堂。在1933年3月12日,总统府楼下的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面,装上了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扩音器,罗斯福准备向全国宣讲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之所以用这种形势,总统说是希望能够讲得亲切一点,就像坐在自己家里,与邻居们随意交谈一样。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哈里.布彻建议说,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以后,炉边谈话就成了正式名称,被广大的人民所熟知。在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一些重大的讲话,都是以炉边谈话的形式发表的。从而形成了专属于罗斯福个人的专属风格。

罗斯福新政的第二个举措,也是一项方案,由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来复兴全国的工业。毕竟那么多失业工人得安排啊,得让他们有工作啊,要不然不早晚得造反啊,而工作岗位是从哪来呢,很显然就是工厂。恢复工业,解决失业问题。

在金融业和工业这两个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法案之后,罗斯福政府随即在农业方面解决问题,毕竟农民兄弟也不能忽略啊。所以,第三个举措,就是由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以减少耕地的方式减少产量,根据市场经济原理,当供应减少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由此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们的收入。但是这样一来,那些农场主就有点不乐意了啊,政府这么干是能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但是那是单价,收益是要数量乘以单价的,现在是牺牲数量保单价,万一到最后的收入还不如之前怎么办?对于农场主的这个疑虑,美国政府表示:骚年,表担心,我们已经给你想好了,保证让你亏不了!你不是怕钱少吗?没关系,你放弃耕种的土地,由政府出钱来进行补贴,而且还是现金,怎么样,现在不担心了吧!到了1935年,美国被放弃的耕地达到了4400万英亩,但是农民的收入,却增加了24亿美元。这下农民兄弟们也就开心了。

在这之后,政府的第四个举措是开展失业救济的工作。在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法案和救济署的目的,是为穷人提供援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到了1936年的时候,用于直接救济的拨款就到达了30多亿美元。虽然政府可以出钱帮助这些穷苦人,但是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给他们一个工作,让他们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那才是最好的结局。很显然,罗斯福政府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有救济署,但是失业救济的主要方式,还是兴办公共工程,公共工程肯定是需要大量的人来干活啊,这样一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嘛!于是,以工代赈成为主流。

1933年3月,根据已经获得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法》,组织18——25岁的青年来修路,建造防洪设施。田纳西河河流管理局成立于1933年5月,该工程使得田纳西河周边七个州的4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益。在改进河流航行条件的同时,还保持了土壤,种植了树木。整个工程使得350万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平均提高了9倍。(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