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 第二百四十二章——苏联工业化(1)

第二百四十二章——苏联工业化(1)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在一战后的繁荣和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之间玩着“冰火两重天”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也在自己的路上昂首阔步,尤其是在经济大危机肆虐的时候,也正是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而苏联的前身,则是俄国。

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时,俄国一方面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是在另一方面,俄国还保留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毕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凭借着从上到下的改革,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没有砸坏一切东西在建设,自然会有着很多之前的东西,英国的“光荣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如此。虽然俄国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很大,但是在俄国庞大的封建主义一比,封建主义还是占了大头,因此,总的来说,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而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时期,俄国的苏维埃政权经过三年的战争,打退了外国的干涉军,另一方面,在列宁的带领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得苏俄的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初步得到了巩固。

现在苏俄用武力保障了自己的生存,但是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让苏俄这个“异教”存在下去,欧美资产阶级轮番对苏俄和之后的苏联,掀起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战争恐吓的恶浪。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苏联必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从1928年开始,苏联高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那速度跟作了火箭一样。等时间到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初的时候,苏联开始县露出峥嵘,开始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苏联的强大和繁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的基础,也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维埃政权让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敌视中,把苏维埃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是社会主义苏联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实现工业化,是布尔什维克人的梦想,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就提出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1925年12月,在严寒和大雪中,联共(布尔什维克)的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开会,而这次代表大会,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工业化的大会”,因为就在这次大会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同时针对苏联的国情,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佛说道: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调动了全国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这个体制,被史学家们称之为斯大林体制。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938年到1940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了仅仅3年而被迫中止。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改造老企业,创立新的重工业部门,1928年到1941年,工业投资占到了国民经济投资的一半多,而在这工业投资中,80%以上都被投入到了重工业当中。与此同时,对农业进行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战争的迫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国防工业,1928年到1940年,对国防工业的投资占到了工业投资的四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国防工业的产品增加量,高达工业产品增加量的4倍以上。

苏联工业化时期,苏联社会上下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激情,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肃然布尔什维克想着发展重工业,但是重工业那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它不像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只要一定的投资,就能很快见到回头钱,重工业没有一个长时间、大批量的投资,是根本不可能搞起来的,现在世界上凡是能够玩得起工业化的国家,那都是在世界上说得上话的主,而不是什么龙套甲乙丙丁。而发展重工业的大量的资金,究竟该从哪里来呢?

在1927年10月1日,苏联政府首次发行工业化国债2亿卢布,为工业化筹集资金。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全部的公债就被广大踊跃购买公债的人民给买光了。在1929奶奶10月,由红色索尔莫沃工人首先提出了“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而这句话,被写在了全国各行各业工人大军的旗帜上。在工厂、铁路、矿山、油田,90万的工人参加了“社会主义突击队“的竞赛,其中的三分之一获得了“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在1935年8月,苏联著名的煤矿——顿巴斯煤矿上年轻而英俊的挖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6个小时里,用风镐挖煤挖了102吨,超过了原定挖煤数量的13倍,这个小伙子也是疯了。在这位“疯狂小伙”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苏联全国上下掀起了突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劳动人民憧憬社会主义强国,憧憬着幸福生活,从而迸发出的无穷热情和创造力,成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动机。

但是工业化不仅仅是只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完成的,还是需要着技术作为支撑的,如果只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完成的话,那咱们中国的“*运动”怎么会失败,早就完成“赶英超美”的目标了,工业化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的。

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因为什么都落后,什么都需要学。当崭新的机械设备运进了红色工厂的时候,当数千做新的工厂拔地而起的时候,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安装就绪的时候,就在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在空有工厂,没人干活,这就比较尴尬了……除了开动机器的技术人员外,苏联还缺少懂技术、有组织能力的干部,对新技术进行管理。为了不让文化上的落后拖了工业化的后腿,在1928年秋天,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的扫文盲运动。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布尔什维克党人学习技术,自己成为专家。等到了1935年3月,斯大林又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建造一支学会管理、精通技术并十分内行地运用技术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在这两个口号的号召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工业化时期,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卖方。仅1932年,世界机械设备出口的一半,便被苏联所获得,苏联年轻的技术专家,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解剖、复制和仿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很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山麓,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大型钢铁厂,就是由美国麦基公司以美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为蓝本设计建造的。700多名美国和德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参加了这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美国专家约翰.卡尔德还被誉为“解决苏联困难问题的能手”,社会主义的列宁勋章被佩戴上了这位美国专家身上。

在军工企业中,苏联同样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竞争,得到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1932年至1940年间,美国马丁公司、道尼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向苏联提供了轰炸机、轻型战斗机、以及与飞机附件有关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苏联还得到了西方航空方面的新技术。斯大林曾经说:在苏联,曾经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的技术和帮助援助才最终建成的。据西方专家估计,其余的项目也大都是在德、英、法、意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实施工业化计划的前夕,俄国落在先进西方国家后面足足有50至100年。(未完待续)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