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 > 第58章 城

第58章 城

看着周囡囡跑回以前她住的耳房,李玉儿才放下心,又陪她待了一会儿,看她渐渐恢复正常了,才回到西院。

一回到西院,李玉儿迫不及待的试穿她新买的鞋子,虽然她是比照着以前的鞋子买的,但合不合脚,还是要试过才知道。

买鞋子的时候,李玉儿特意往大了买,是怕脚长太快,鞋子还没怎么穿又小了。可换上之后,走了两步,又感觉太大了,有点不方便。李玉儿又换了一双厚一些的足袋,在鞋尖上塞了一些碎布,再穿上走了几步,感觉好多了,希望这次的鞋子可以穿久一点。

唉,这个月的预算还是超支了!李玉儿感叹道,她给自己预定的目标是每年存下一两银子。按照李玉儿现在每个月一百文的月例,一年也只能领到一千二百文。现在又没有其他收入,想要存下一两银子,每个月只能花十六文!

唉,为了省些铜板,李玉儿也算是费了心思。按她在牙行里打听到的消息,一般人家丫鬟的赎身银子是卖身银子的三到十倍。

李玉儿的卖身银子虽然落到她自己手上的只有四两,但实际程家出了十两,按照最低的赎身标准算,她想赎身起码需要三十两银子!她现在才存下了六两银子,想要赎身,照这个速度还要二十四年!在没找到其他正当的经济来源之前,李玉儿只有省吃俭用了。

李玉儿把银子装在荷包里,塞进枕芯里,把铜板放到枕头下面,又练了一遍瑜伽,才入睡。

第二天,淅淅沥沥的雨声把李玉儿从睡梦中吵醒了。

看了一下屋檐流下的水柱,李玉儿知道外面的地面已经全部打湿了,只穿布鞋显然是走不到正房的。收拾好后,李玉儿又在布鞋外面套了一双水履。

这水履也是程府丫鬟的份例,下雨天丫环也不能闲,这时候水履必不可少了。这双水履的鞋底是木板做的,鞋邦是涂了一层桐油的青布,能较好的起到防水的作用。

李玉儿穿好布鞋,在把脚往水履里一塞,再站起来的时候人高了一大截了,为了防水,水履的鞋底做的非常高。李玉儿穿上水履之后,有一种穿的是高跟鞋的错觉,在屋里走了几步,适应了这种‘高跟鞋’后,李玉儿才找出她的那把油纸伞,撑开纸伞往正院赶。

好在李玉儿的睡房离正房并不远,赶到正房外时,被风吹斜的雨丝,只沾湿了她的衣角。

把纸伞挂在储物的小耳房外面的墙上,脱掉外面的水履放好,又整理好被风吹乱的发丝,才顺着屋檐下没被打湿的地方,走进正房。

“外面的雨这么大,光打伞肯定不行,小姐我去把你的斗篷找出来。”邹大娘看着正在梳妆的阮芷娘道。

“嗯。”阮芷娘看了一下门外,点头同意。

“玉儿,过来啊?衣服打湿没?”阮芷娘一边打量了一下李玉儿的头发衣裳,一边问道。

“三少奶奶放心,一路都很小心,没有打湿。”李玉儿笑着回道。

很快邹大娘抱着一件白色的斗篷走了出来,阮芷娘披上斗篷,穿上牛皮水履,才和同样换好了装备程礼一起去正院。

房间里又只剩下邹大娘和李玉儿。李玉儿照例去点燃炉子烧水,预备着泡茶。西院的洒扫丫环也被放了进来,在邹大娘的指挥下,打扫屋子。

炉子里烧的水已经滚开了几回,正房已经打扫干净,阮芷娘还没有回来。

邹大娘往门口张望了几次,忧虑道:“怎么还没回来,不行,我得去接。”

“兴许是下了雨,路不好走了,邹大娘再等一会儿吧。”李玉儿心里也有点担忧,但还是安抚道。

这里正说着,阮芷娘回来了,邹大娘连忙走上去,帮阮芷娘解下打湿了一点的斗篷。

李玉儿也跟着到了一杯热茶端过去:“三少奶奶,先喝茶暖暖身子。”

阮芷娘接过热茶,对李玉儿点点头。

“三少奶奶这卷经放在哪里?”后面捧着一个匣子的馨香问道。

阮芷娘看了那匣子一眼,意味不明道:“先放到外面桌子上吧,我有时间了抄。”

“经?什么经?抄什么?”邹大娘皱眉问道。

李玉儿也看着阮芷娘,心里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馨香看着阮芷娘没有开口的意思,便自己回答了:“快到中元节了,夫人要去法南寺参加盂兰盆节,请三奶奶抄写《盂兰经》。”

佛教的盂兰盆节和道教的中元节都是一个时间,这些年佛教文化大兴,七月十五人们除了像以往一样祭奠祖先,还会参加寺庙里举办的盂兰盆节。

“要抄多少遍?”李玉儿问道,她怀疑这又是程夫人折磨人的新方法。

“一百遍。”阮芷娘喝了口茶回道。

“一百遍!只有十多天了啊?”李玉儿惊住了。

阮芷娘看着李玉儿被吓住的样子噗呲一笑,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放心,《盂兰经》只有一卷,能抄完的。”

“是吗?我去看看。”李玉儿说完跑到了外面去,打开了桌子上的匣子。匣子里只放了一卷经文和一摞白纸,李玉儿大概看了一下,是只有几百字的样子,但这些字看着笔画都多,要抄一百遍,肯定也不简单。

“把笔墨找出来把,我现在开始抄。”阮芷娘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走出里间道。

看着李玉儿苦恼的盯着经文,阮芷娘以为她想想学字,开口安慰道:“想学字,得从简单的《三字经》开始,这个太复杂了。”

说完,阮芷娘又向内室吩咐道:“把那本三字经找出来!”

“是”不久,馨香和翠蒿拿着笔墨纸砚和一本《三字经》出来。

阮芷娘接过《三字经》,顺势坐在李玉儿旁边的椅子上,把李玉儿揽到自己怀前道:“今天有时间,来,我教你认字。”

整个人都被阮芷娘圈在怀里,感觉像是被所有的柔软包围。从学会走路以来,这还是李玉儿第一次跟人这么近距离接触,却出奇的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看着阮芷娘低着头,把《三字经》拿到她眼前,李玉儿才反应过来:“三奶奶还要抄经呢,玉儿还是以后再学吧。”

其实这些字,李玉儿都勉强认识,想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以后能表现出识字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而现在阮芷娘放下自己的事儿,来教她,难免让她心里不安。

“抄经的事儿也不急在一时,今天下雨,有的是空时间。”阮芷娘看李玉儿明明很想识字,还在为她考虑,心里熨帖,翻开《三字经》道:“来跟着我念‘人’……。”

李玉儿看着手指着‘人’字的阮芷娘,心情复杂,张了张口,还是跟着开口念了。

原本李玉儿打算‘学慢点’,但这情景也只有表现的聪明一些。

阮芷娘很有耐心,先是让李玉儿跟着她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然后再让李玉儿跟着她一句一句的念。

阮芷娘一边教,还一边留意李玉儿的神情,想着李玉儿如果觉得困难,再慢一点,多重复几次。没想到李玉儿虽然有时候念的磕磕绊绊,但大多数的音并没有错,不需要纠正。

真是聪明,阮芷娘在心里感叹,李玉儿的聪明越发激起了她教学的热情,但她好歹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只教了李玉儿五句。

阮芷娘教了几遍,发现李玉儿已经能够自己念的时候,开口道:“今天记这五句,尽量记熟,看清楚这些字的大致样子。”

“嗯,三奶奶,您先去忙吧,玉儿慢慢记。”李玉儿连忙点头。

阮芷娘看她的样子还有些不放心,又吩咐道:“不要忙着看后面的,先记这几句,要是忘了,过来问我。”

见李玉儿点头后,阮芷娘才开始净手抄经。

李玉儿看了一眼正在研磨的阮芷娘,开始认真看手上的《三字经》,算不为了自己,也不能让阮芷娘的心思白费不是?

李玉儿本以为自己有前世的底子,这些字的字形又有点像上一世的繁体字,会学的很简单,没想到还是遇到了一点困难。

首先是口音问题,刚刚阮芷娘念《三字经》的时候的音,明显和平时说话的音有点不一样,难道是这个世界的官话?李玉儿努力记住阮芷娘刚才每个字的发音,好在只有五句话,记住还是不困难,难的是不要让自己忘记了。

其次是字形和笔画的问题,这些字看着像繁体字,李玉儿也能勉强认出来,但笔画比着以前的简体字复杂太多了。李玉儿把这五句一字一句的背下了,才开始认真看字形,努力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写法。并一边看一边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划,以加深记忆。

“玉儿,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阮芷娘停下了笔,把李玉儿招呼到身边:“会念了吗?”

“会了。”李玉儿说完之后,又把那五句在阮芷娘面前念了一遍。

虽然李玉儿故意表现的磕磕绊绊,甚至错了一两个字音,但在阮芷娘看来仍旧很了不起。

“玉儿学的不错,来奖你两块糕点。”阮芷娘把错误纠正了后,从旁边碟子里拿了两块糕点,笑着递给李玉儿。

这是拿我当小孩儿哄呢?李玉儿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看着阮芷娘一直伸着手,李玉儿还是无奈的接过了糕点心想:‘算了,小孩小孩吧,反正也习惯了。’

装好糕点后,李玉儿也放下了手中的《三字经》,帮阮芷娘收好已经抄好晾干了的纸张。

李玉儿不懂书法,却觉得阮芷娘的字写的及其规整漂亮,她也想学,但练字不仅需要时间,还要笔墨纸砚。她现在没那个能力买这些东西,还是压下了这个心思。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仙侠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