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家天下 > 第139章:科举发榜

第139章:科举发榜

军事时期效率优先。仅仅用了半个月,对学员的课程全部讲完。太平天国的第一次科举立即开考。

考试分笔试和殿试两部分。其中笔试又分“经义”和“策论”。所谓经义,并非考儒家的四书五经,而是刚刚讲授过的《天国制度》、《天国领袖》、《天国征战史》及《天人教教义》这四门课。这四门课都是徐简主持编写的。形式上是急就章,但从在靖港施政开始,所有内容都经过他的反复推敲,倒也不怕因粗疏而被人诟病。

考这四门主课,徐简也是经过深思的。《天国制度》这门课里面,开宗明义讲述天国要恢复先秦的“圣王”制度。所谓圣王制度,即只有品行纯粹,已经有“内圣”修为者方可称王治民。结合《天人教教义》这门课,天王这个位子需要得到教内元老认可方有合法xìng。必要时,教内元老团可以禀承上天旨意废黜天王。但是另外又有规定,天王必须在教义有明文规定的天帝子孙内选出。换句话,除洪家以外,东西南北翼及杨云娇的子孙也有备选天王的资格。

当然天王不可轻废,所以徐简又规定,当天王不足以治民时,只需关在王宫里自娱自乐。一切政务由执政大臣处置即可。而王、侯、伯、子四等封爵里面,王侯两等皆是实封。王可以有几个府直到一个省为封国,侯有几个县至一个府为封国。封国内享有军政全权。

徐简毫不客气的就把松江府(上海市)划为自己的江宁侯国。当然由于上海滩华洋杂处情况复杂,实际上还没有被天国拿下。徐简的这个自我封赏等于形式上的虚封。压力还算是比较的。

而除松江府以及天京城所在的江宁府外,整个江苏都被徐简一骨脑儿划做了东王封国。讲起来他也是振振有辞。东王嘛,当然是要封在华东。可这样一来,杨秀清的封国等于将天京城团团围住。洪秀全还能玩出什么把戏来?

至于在《天国领袖》这门课里,徐简则厚着脸皮把自己列为天国创业元老。声称他早已拜在南王冯云山门下,是天国第一批教徒。徐侯爷一向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因而功劳不为人知。其实天国的创立,每一个关键时刻,徐侯爷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云云。

为给自己头上添光环,徐简极大神化了南王冯云山,将他吹捧为天国创立制度的第一人,品行纯粹、才学过人,为人行事堪称道德楷模,简直就是大儒、先知加圣徒的综合体。为此,徐简给冯上了“圣人”尊号,灵位永远供奉在传教司的圣贤祠内。

吹捧冯云山,实质是想抬高徐简本身的地位。因为徐简号称是冯的唯一亲传弟子,冯是圣人,徐就是圣人门徒,在国内教内的地位也就无言自升了。

所以综合而言,徐简的四门课就是用来虚构历史,从制度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以及给徐氏新政确立法理上牢不可破的权威xìng。

对仓促收罗起来的一千五百余举子而言,要想升官发财,就要牢牢记住徐相爷编写的教义,让一切虚构的东西变成坚固不可动摇的实在!考试的形式很简单,经义考试共有三种题型:选择、填空以及判断。

至于策论,则是随机抽选题目,比如“北伐策略”、“新占领区安民手段”、“对满清儒生的转化策略”等等。反正没有标准答案,全凭个人发挥。只要稍有逻辑或者文采还行的,选中的可能就非常大了。

考试只用短短三天,判卷反倒用了五天。这也没办法,实在是第一次科举选出人才以前,阅卷的人手严重不足。徐侯爷以下所有识字的已经全部用上rì夜开工。好在经义考试有标准答案可以核对,而策论则更随便,先看看字写得好不好,然后随便看两段,看清是通顺还是狗屁不通,不需看完就可以直接给分了。

通过一番极不严肃的改卷,最后从一千五百男举子中选拔出了九百人。从一千两百女举子中选拔出了六百人。为让人易于接受及跟传统比较产生更大的满足,徐简也将取中考生分为三甲。一甲三人,沿用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女科三甲则用女状元、女榜眼、女探花的称号。反正江宁(天京)是秦淮河所在,风月场上也有选花魁传统,这个名目应该不至于让风气开通的江宁人太过骇异。

这天男女科的前三甲都已经报了上来。只是名次要等殿试以后排定。徐简看了看名单,男科三甲分别叫做:朱由札、叶芝发、程奉璜。

女科三甲则是:傅善祥、朱慧仙、钟玉娥。

徐简皱着眉头,一边写了个文书将人选上报给东王府核准,一边忖道女科还好,名字全都中规中矩,这男科三甲反倒土气十足。叶芝发,这是街头卖饼汉才用的大名,“猪油渣”那就更是没品到了极。至于什么“成凤凰”,吉祥倒是吉祥,问题是一股土味同样扑鼻而来!

按徐简的本意,还真想换几个名字漂亮些的上来。不过杨秀清既然要抓这个前三名的核定权,他也就懒得多事了。

很快东王府批复下来,人选照准,但东王要亲自主持殿试确定前三甲的名次。这样一来,确定名次的殿试就要放到东王府了。徐简一边推敲杨秀清的用意,一边将殿试的时间定了下来。

杨秀清这厮究竟是不肯完全放手,还是觉得科举事关重大,有必要露一露脸以示郑重?

象徐相爷这样的大人物,考虑的内容自然极为复杂,很多时候想法跟下位者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对于所有参考的举子而言,不论太平天国是个多么草莽的政权,不论考试内容如何荒谬,考试的形式多么粗糙,在发榜那一刻,每个人的心情都是相似的。那就是紧张、忐忑,充满期盼又怀着不安。

录取的名单就贴在前清江南贡院的大门口以及“至公堂”内。考完之后,对考生的“门禁”已经取消。除了不能随便出天京城,仍需回“国子监”的宿舍住宿,在城内的行动则已完全zì yóu。

尽管还有一道殿试程序,但那只是确定各甲名次之用,除非出严重事故,取中者是不会黜落的。

这天刚刚发榜,老少参杂的举子就将贡院门口及至公堂堵得水泄不通。这次科举录取率极高,考中不稀奇,考不中才是重大打击。大家最关心的全在能否中一甲二甲。

被堵在后面的人看不清榜单,就大呼叫的询问前面的人,一甲头三名究竟是何方神圣。

化名叶芝发的张继庚是前清秀才,又是官宦世家,按道理对长毛的科举本该毫不放在眼里。可是人的心理很怪,虽中了也不足喜,可要是名次太低,压力还是很大的。这就好比留学欧美名校归来的洋博士去参加高考,要是只能考个专科的分数线,这张脸往哪里搁去?

所以饶是张继庚理念纯正,养气功深,表面平静的他其实内心颇有些惶恐。好在没过一会儿,就听里面有人大声读道:“一甲三名,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叶芝发、程奉璜、朱由札!”

刹那之间,一种难以言状的喜悦与放松心情急速浮现,张继庚竟然觉得自己有些双腿发抖。他暗自羞愧道:看来我的修为还没到家。已经堪破了生死,却还放不下这个好名的心态啊!

随即他又产生了好奇。他对自己跟朱由札高中一甲并不奇怪。毕竟两人都是儒学功深,又约定了卖力考试绝不敷衍,那当然能够脱颖而出。可是这个程奉璜又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够跟自己两人并列?

张继庚的好奇心再难抑制,当即决定要跟这人见上一见。

家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笔趣阁转载收集家天下最新章节。